一位村支书的“三重唱”
初夏时节,沿着318国道进入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茶坪村,硕大饱满的李子簇拥成团、缀满枝头,与白墙灰瓦的楼栋相映成趣。山光凝翠、川容如画,院落整洁、道路宽敞,一幅村庄美、乡风好、管理优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让人很难相信这里曾经是一个贫困村。
巨变的背后,有茶坪村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拼搏汗水,也有茶坪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余小平“心系一方人、智往一处谋”的付出坚守。
前段时间,重庆市选树100名“重庆市村(社区)担当作为好支书”,余小平上榜。
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如何携手村民走上致富路、共绘新图景?
党建统领·唱响基层治理“大合唱”
在群山环绕的幽静山谷间,一片宽阔的农田映入眼帘。
2月27日,近午时分,余小平来到茶坪村黄家湾议事广场查看农田改种进度。
围坐在一起聊家常的村民瞧见余小平来了,纷纷站起身来,走到她的身侧。余小平也自然地和他们聊起天来。
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改种水稻的期待,分享着春耕春播的经验。余小平认真倾听,时不时记录下他们的“金点子”。
一支竹篙难渡海,众人划桨开大船。余小平明白,乡村治理就是要贴近群众察民情、听民意,唯有如此,才能从田间地头走到村民心头。
怀揣着“让村民在院坝里说事、在板凳上交心”的美好愿景,茶坪村会定期组织开展院坝会。
田坎土道、小院空地、农户家中……过去,院坝会没有固定召开场所,风吹日晒、急雨突袭是常有的事。
因此,修建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议事厅,成为余小平心中的牵挂。既不能侵占村民的住所,又不能占用农田,议事厅建在哪里最合适?
“黄家湾不是有两栋闲置农房吗?那里如何?”余小平的提议得到村民一致认同,“百姓议事厅”便在众人的期待中修建起来了。
平日里,村民会在这里谈家长里短、话难事急事,也会为村庄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辩曲直、论是非,做什么、怎么做,村民都互相商量着。
访民意,是为了解民忧。为了不让问题“悬在空中”,余小平运用乡村“微治理”模式,搭建起“村委会—村民理事会—农户”三级治理平台。
“村民理事会的成员都是村民自己选出来的,他们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力大,他们的话村民愿意听。”余小平说,村民理事会的成员主要由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和德高望重的乡贤担任。村民之间产生矛盾,先找理事会,理事会解决不了的,再上报村委会。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村庄治理效率,还充分发挥了村民主体作用,有效推动了村民从“被动管理”向“主动治理”转变。
三级治理平台让乡村治理更加高效,也让茶坪村的村民更加团结。
余小平明白,基层治理要紧紧依靠群众自治,也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问初心在不在、品行正不正、成绩有没有,戴党徽亮身份、解民忧亮承诺、大家评亮先进。”近年来,余小平便是通过这“三问三亮”不断告诫自己和在村党员勿忘初心、干出实绩。
振翅翱翔天地间,头雁领航群雁随。头雁不仅主导着雁队的前进方向,也塑造了雁队的精神风貌。在余小平的带领下,当地党员拧成一股绳,全心全意为村民谋幸福,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我也想像余书记一样,为我们村的发展尽一份力。”村民陈明安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如今,在余小平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自发加入村里的社会服务队伍,为村庄发展贡献力量。
移风易俗·唱出文明乡风“暖心调”
微风轻拂,暖阳照耀着这个坐落于长滩镇西北方的茶坪村。平整开阔的农村公路旁,不少人搬来木板凳,坐在自家院坝里晒太阳。
“龙叔叔,今天你饲养的芦花鸡怎么没在院里陪你一起晒太阳?”遇到村民龙先海,余小平打趣道。
龙先海拉着余小平往田边走去:“你看,它们在这里。我专门搭了一个鸡圈。”余小平顺着龙先海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片被栅栏围起的田地上,一群芦花鸡正在悠闲地觅食。
以前,茶坪村家禽散养问题严重,环境卫生不容乐观。村干部多次走访劝导,一直收效甚微。
怎样才能扭转村民观念,从“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
“不如推行文明积分制,行为好、有成效,就积分高、有奖励。”余小平说。
说干就干。2020年,余小平牵头制定茶坪村积分管理办法,把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孝老爱亲、关爱儿童等7大类32小类村务事项纳入积分管理范畴,对村民的日常行为进行量化赋分,并开设积分超市,村民可用平日积攒的积分到此处兑换生活用品。
“1个积分能换1块钱的物资,只要是积分制鼓励的事,还没让咱吃过亏呢!”龙先海从屋里提出刚兑换的抽纸高兴地展示起来。
随着积分制的推行,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的热情空前高涨。卫生定时打扫、畜禽定点饲养,“阳沟院坝一码平、柴火粮菜一展齐”已成为茶坪村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小积分”凝聚“大能量”,成为撬动乡风文明的“新杠杆”。
而这,只是茶坪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组织技能培训,开展“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一时间,移风易俗蔚然成风,激荡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反哺桑梓·唱好乡村振兴“幸福歌”
重峦叠嶂、谷峰交错,茶坪村地处长滩镇深山幽处。以往,受制于交通条件,这里的村民基本上只能靠山吃山。
而如今,全村596户1876人,已尽数走上致富之路。有这样的转变,还得从余小平参加工作后的一次返乡说起。
进村的道路弯多路窄,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沟,不免让人胆战心惊。坐在颠簸的车里,余小平思绪万千,“我想,这里需要我”。
2010年,怀揣着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决心,余小平果断放弃城里的工作,毅然决然回村任职,投身农村、扎根一线。在她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茶坪村硬化道路20余公里,拓宽道路2米,修建山坪塘12口,新修人行便道23公里,新修产业便道4公里,协调社会力量为茶坪村捐赠太阳能路灯200余盏……全村基础设施大变样。
“道路变宽了,收入也增加了。”村民付垂林说,“这都多亏了我们的‘电商书记’。”
2015年,余小平带队前往四川汶川、重庆万州等地,多次考察、学习当地的李子种植技术,并邀请农科院专家检测本地土壤,经过多方考量,最终决定将青脆李、脆红李打造为本地特色产业。
2018年,余小平尝试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和推广青脆李,但由于缺乏经验,销售业绩不佳。
怎样才能在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
注册商标、加固包装、提升口感、投放广告……终于,在2019年,青脆李迎来了第一个销售小高峰,年销售额达40余万元。
“电商飞速发展,我常常会因此感到‘本领恐慌’,但我一定要竭尽所能,让村民搭上这趟‘数字快车’。”余小平说。
2021年,余小平开始在直播平台尝试直播带货,将家乡的粉条、鸡蛋、蓝莓等特色农产品“搬进”直播间。
一声声卖力吆喝、一单单物流速递、一车车商品运送,2023年,茶坪村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7000余元增长到如今的19000余元。
现在,茶坪村正因势利导,巧借农旅融合“东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圆润饱满的青脆李沐浴在阳光下静静生长,镶嵌在妩媚青山间的生态鱼塘吸引众多垂钓爱好者结伴前来,渝东北片区首个乡村当代艺术美术馆将艺术与人气注入乡野……
“摘李子、玩垂钓、看画展,要耍就来茶坪耍!”如今,茶坪村村民的生活更好了,邀请游客的底气也更足了。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2540.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乌兰牧骑,永远在路上24-11-24
- 番禺检察:“邻里检察”把...24-11-24
- 淬炼本领铸警魂 规范履职...24-11-24
- 赤坎检察:80余万元环保...24-11-24
- 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奖项24-11-24
- 利剑护蕾|在现场!这样普...24-11-24
- 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通,...24-11-24
- 进一步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24-11-24
- 检察日报:“邻里检察”把...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