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老区金寨县,丁埠村不忘底色,在产业发展中探索将红色、绿色、古色相互融合——红土地如何编织“金色梦”
样本意义
1.主导产业怎么选?过去的丁埠村和很多老区、库区、山区村有着类似的困扰,缺少符合当地特色的支柱产业,村庄发展乏力。在乡村振兴中,丁埠村找准赛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挖历史、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红、绿、古相融的振兴路。
2.红色资源如何用?红色是大别山区很多乡镇村共同的特色。红色是底色、是历史、是精神,但如何将其化作当代乡村振兴助推剂,让红色资源优势变为产业发展优势,丁埠村作出了有益探索。
2021年,记者第一次来到金寨县南溪镇丁埠村时,这个以立夏节起义主要爆发地而闻名的山村,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产业。来大王庙参观立夏节起义旧址的游客络绎不绝,然而都是看完就走。
虽有波澜壮阔的红色故事,却没法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能,当地人自嘲丁埠村是个“虚胖村”。
3年后的今天再来丁埠村,这里已是“沧海桑田”——郁郁葱葱的桑园随处可见,村民们在蚕室里忙忙碌碌,曾经濒临倒塌的李集老街,则成了大山里最出名的网红民宿之一……通过对红色历史的挖掘,丁埠村将“红色”穿插进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红”为本,丁埠村金色产业梦的色泽愈发夺目。
丝绸织就红色经济
5月底是丁埠村蚕农最忙碌的季节,春蚕成长到“五龄”阶段,从“大眠”中醒来,贪婪地蚕食着成车的桑叶。
“蚕室上面悬挂的是方格蔟,等蚕停止进食,我们就会把方格蔟降下来,蚕会爬进方格里结茧。”说起养蚕技术,当地养蚕大户林兴武如数家珍。
在林兴武等蚕农的记忆里,南溪镇最辉煌的时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的南溪镇被誉为全省养蚕第一镇。
早在1914年,当地便在笔架山大庙兴办了“甲种蚕科学校”,人们习惯性地称其为“笔架山农校”,蚕桑技术课是这里最重要的课程之一。1922年,在南溪镇人詹谷堂等人的牵头下,笔架山农校成立青年读书会,1924年进一步扩大为党小组,成为六安市第一个党组织。
洁白的丝绸从这一刻起,织入“红色血脉”。
上世纪90年代末,因为无序竞争、价低质劣等问题,在曾经家家养蚕、乡乡缫丝的金寨县,桑蚕产业迅速陷入衰退。“没了桑蚕,彼时的丁埠村没有一样产业,年轻人只能背井离乡外出闯荡,丁埠村空有绿水青山,空有大王庙的传奇故事,却看不到发展方向。”丁埠村党支部书记易三明说起过去唏嘘不已。
转机来自2020年,金寨县提出桑蚕产业复兴的计划,在南溪镇等6个山区乡镇发展桑蚕产业,建设标准化优质桑园,改造或新建养蚕棚室,推进小蚕共育,加快蚕种场改造提升。
被废弃多年的南溪镇缫丝厂,从那时起恢复了火热的生产。“今年我们生产出了6A级的白厂丝,质量达到出口标准。目前每吨白厂丝售价55万元,相当一部分出口日本。”安徽苏豪富金有机茧丝绸有限公司南溪分公司负责人李显炤说,桑蚕产业振兴给企业很大鼓舞,今后将持续扩大产能。
采访组驻村期间,丁埠村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的村干部们,来丁埠村考察学习桑蚕种养的经验。
在低矮的蚕室里,皮山县的村干部们表情格外认真,不停地向南溪镇农业农村管理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廖荣成询问养殖技术的细节。“新疆过去也养蚕的,我的村子还有野桑树。这次希望能够把丁埠村先进的养蚕技术、优良的桑树、蚕种都带回去,把皮山县的桑蚕产业复兴起来。”皮山县干部吴玉林说。
一丝一茧的编织中,丁埠村又找回昔日的辉煌。如今村里种植了桑树400余亩,全村桑蚕产业产值超过60万元。
山村打造红色品牌
将金色产业和红色历史相融,是丁埠人闯出的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走进丁埠村内的大小饭店,总能看到丁埠村的村产美酒“丁埠1929”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是我们将红色故事与当地特色产品融合得最成功的产品,充分利用丁埠村的红色历史,将村产白酒的名声打了出去。”说起村里自产的白酒,丁埠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单兆伟十分得意。
1929年5月6日,农历立夏,在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的领导下,丁家埠境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立夏节起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起义的爆发地大王庙,起义领导人周维炯巧做安排,以过节的名义,让民团里的共产党员向团丁们轮番敬酒,灌醉了反动民团,不费一枪一弹智取大王庙,获得了起义的胜利。
“立夏节起义在丁埠打响第一枪,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开枪,美酒是重要‘道具’,为什么不能把它打造成充满红色元素的精品呢?”单兆伟和丁埠村“两委”成员迅速行动,引入社会资金和人才,在村里兴办了酒厂,同时注册了“丁埠1929”的商标。如今产品销售颇为火爆,逢年过节甚至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如果没有智取大王庙的红色故事作为依托,一个小山村里生产的白酒,是很难被市场认可的。”丁埠酒厂负责人李茂琴告诉记者,如今酒厂年产纯粮酒130多吨,年产值700余万元,大部分产品都是“丁埠1929”。
“‘丁埠1929’现在不仅是白酒品牌,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为丁埠村的IP,用这个IP串联起更多产业。”单兆伟说。
不仅有白酒,丁埠村还利用立夏节起义主要爆发地的优势,注册了农特产品加工包装商标“立夏源”,联合金寨丁埠立夏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推出了农特产品大礼包“振兴有礼”,加工、包装和销售金寨县尤其是丁埠村的农特产品,带动群众增收。
“‘立夏源’品牌现在有十余款产品,其中既有来自于丁埠村及周边村里生产的土特农产品,也有新开发的无麸质玉米产品。‘立夏节起义’这一段红色历史,是我们品牌最大、最好的宣传,让我们与其他同类产品有了区别。去年‘立夏源’品牌系列产品产值达到一千万元。”立夏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家崧说。
古绿相融火了文旅
丁埠村的名声在城市里叫响,要归功于“古绿相融”的夏清·沧海桑田民宿。初夏,即便不是周末或者节假日,每天依旧能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丁埠村的民宿打卡休闲。
“沧海桑田民宿利用了有几百年历史的李集老街,将原本几乎要倒塌的老屋进行专业化修复改造,打造成充满韵味的高档民宿,再配合上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真正做到了古色和绿色的融合。”说起民宿开发,单兆伟和易三明都十分自豪。
然而,如何将丁埠村最引以为傲的红色历史,充分融入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中,一直是当地产业发展最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红色旅游的参与者多是学校学生、政企单位员工等群体,游览内容多是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游客们在听完解说后,便上车匆匆离去,红色历史很难进一步转化为充满体验的旅游项目。丁埠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丁埠村的大王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将红色融入‘古绿’之中,让红色资源也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村里一直在积极探索。”单兆伟说。
2023年底,与南溪镇相邻的汤家汇镇上,一家由上海景域集团打造的“十万剧场”开业,戏剧《立夏》采用沉浸体验式的表演,让游客既当观众又当演员,对立夏节起义的故事进行了生动的诠释。汤家汇镇还推出“观十万剧场,品长街宴席”的红色文旅产品,吸引了很多游客。
汤家汇镇探索出的“他山之石”,让丁埠村大受启发。
在丁埠村村部旁,一条曲折蜿蜒的龙井沟步道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将于7月份投入使用。这条近3公里的步道整体有200米的落差,沿途风景秀丽,充满了探索、徒步的乐趣。
“这条步道相传是革命年代红军行军所用,也被称为‘红军步道’。重新打造后,步道将与能越野的马丁公路相连,游客行走其间,不仅可以看到原生态的美景,也可以感受到当年红军战士们行军的艰辛不易。”项目负责人、南溪镇副镇长华奎说。
利用已经初具影响力的“丁埠1929”品牌,丁埠村还将打造“丁埠1929”红色研学基地,利用大王庙周边废弃的厂房,建设一个能接待200人的研学设施。
“按照设计,研学基地将拥有户外拓展、红色小剧场、实弹打靶等各类项目。”单兆伟说,待建成后,游客将不仅能从纪念馆中了解立夏节起义的故事,还能通过研学基地、红军步道、文昌阁等,综合地感受红色故事,真正让丁埠村的旧址遗迹成为红色教室,让红色这一丁埠村永远不变的底色,与古色、绿色充分交融,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64584?ClassId=4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农业农村部召开年轻干部座...24-11-27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乌兰牧骑,永远在路上24-11-24
- 番禺检察:“邻里检察”把...24-11-24
- 淬炼本领铸警魂 规范履职...24-11-24
- 赤坎检察:80余万元环保...24-11-24
- 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奖项24-11-24
- 利剑护蕾|在现场!这样普...24-11-24
- 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通,...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