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歌谣
中央苏区红色歌谣是苏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时期,一首首朗朗上口、曲声悠扬的红色歌谣,唱遍苏区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唱出苏区百姓对党和红军的真挚感情。
“红色歌谣万万千,一人唱过万人传。”红色歌谣不仅是文艺作品,也是革命宣传的重要工具。它们反映了当时群众的生活、思想、愿望和情感,同时也传达了革命的理念和政策,起到了发动群众、鼓舞士气的作用。
开国上将李志民曾回忆:苏区百姓和红军队伍里最流行的文艺活动就是唱歌,那时候物质条件非常艰苦,歌咏活动成了重要的娱乐方式和政治工作方法。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和音乐创作人才较少的条件下,这些红色歌谣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苏区文艺工作者很快探索出一种创作方法——旧曲填新词。那是在庆祝“二苏大会”胜利召开之际,瑞金的文艺工作者唱了几首歌,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时任中央苏区教育部部长瞿秋白发现,这些曲子都是用江西一带流行的《竹片歌》《砍柴歌》等曲调,填上新词创作而成的,他就对李伯钊等人建议说,用民歌曲谱填词,好听好唱、群众熟悉,马上能流传。
一时间,民歌曲子配革命内容的创作方式被广泛使用,改编后的歌谣被赋予了新的革命内容。比如,利用传统的“十劝”曲调,改编成了《十劝亲郎革命歌》《十劝郎歌》《红军十劝妻》等。采用“十二月”歌的形式,改编成了《十二月农民苦》《十二月欢喜歌》《十二月结婚歌》等。歌谣《郎拖斧头妹拖刀》原本是一首情歌,反映了客家妇女追求爱情的决心,改编后的歌词为“有胆革命有胆当,不怕颈上架刀枪;杀去头颅还有颈,挖下心肝还有肠”。体现了革命者为了追求真理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把个人情感上升到了家国情怀。
中央苏区所在地有不少客家人,为了让红色歌谣更加通俗易懂、易于传播,苏区文艺工作者将客家方言、俗语等融入歌中。如《革命时调》中唱的“苛捐杂税货架高,郎打背公我心焦”,其中的“打背公”就是客家话,意思是手头拮据。通俗易懂的歌词,亲切的曲调,拉近了苏区干群的距离。
为扩大红色歌谣的传播,中央出版局总发行部出版了当时影响很大的红色歌曲集,包括《革命山歌小调》《革命歌集》等。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兴国县第十一区苏维埃政府编印了《红军歌集》,这本歌集中收录了《少年先锋歌》《红军歌》《杀敌歌》等经典红色歌谣……多方面的努力让红色歌谣在苏区有了惊人的传播效果,时任中共赣西南特委刘士奇给中央的综合报告中提到:苏区范围内的农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唱各种革命歌曲。在革命歌谣的宣传带动下,从3岁小孩,到80岁老人,都痛恨地主阶级,拥护苏维埃及共产党的主张。
苏区红色歌谣中,“十送”的格调在许多地方都有流传。比如,于都民歌《送郎去当兵》中唱道:“一送我的郎去当兵,革命道路要认清,资本道路郎莫走,资本家是我敌人。二送我的郎去当兵,观人处处要留心,谁真革命谁是假,莫把假来当成真……”十送郎的歌词,在这里既表现了青年男女因为革命而形成的坚贞爱情,又唱出了革命者的志向,每一次相送都饱含深情。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依然能够在《十送红军》的歌声中,体会到峥嵘岁月的风采。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91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廉吏故事 | 临财不可不廉介
下一篇:小匾额 大情谊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悟延安精神 为人民服务24-11-28
- 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24-11-28
- 联动履职 共同守护河畅民...24-11-28
- 利剑护蕾|检察官“跨界”...24-11-28
- 检察日报:守好“钱袋子”...24-11-28
- 检察日报:以立案监督为抓...24-11-28
- 四川省检察院成功举办第二...24-11-28
- 昌都市人民检察院、昌都市...24-11-28
- 天水:召开“检护民生”专...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