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组织人事 > 正文

贵阳乌当区:算好加减乘除法 解锁乡村振兴人才密码

发布时间:2024-03-10 来源: 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乌当区围绕做好乡村振兴人才文章,全力引进紧缺人才、培养专业人才、用好本土人才,着力打造一支活力迸发、才尽其能、干事创业的乡土人才“主力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在“聚农人”上做加法,破解“引”字密码。以“产业、平台、政策”为切入点,着力多方引才,为乡村振兴“架梯子”。通过“村(居)排查、镇(街)核实、部门上报、组织统筹”建立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库和绘制“人才地图”。强化政校合作,产才融合,出台《乌当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产业支持政策十条措施》,引进培育优质农业发展平台,同厦门大学共建生态农业教学科研基地,种植推广“五零吾当”生态稻米,开展技术交流、人才培养,试点创建“零污染”村庄;与贵州省农业职业学院建立实训教学基地,采取“院校+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分级分类形成特色农产品种植、品牌创建、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带,吸纳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有效衔接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利用“柔性引才”“组团式帮扶”,9名优秀退休教师到乡村任教,当好乡村教育事业传播者。发挥政策性岗位招录(聘)作用,鼓励高校毕业大学生等到村工作,2023年共选派67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

  在“强农技”上做乘法,破解“育”字密码。着力培育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栽苗子”。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通过“专题培训、重点培训、特色培训”等方式,组织68名村党组织书记和3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分赴浙江、四川参观学习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乡土文化改造、乡村文旅开发、村容村貌整治、城市社区治理、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应用等方面的先进做法。举办“擂台比武”活动,发挥村支书“领头雁”作用。利用农业龙头公司、农村合作社培养资源优势,推行“乡土人才+支部+基地”“乡土人才+合作社”等模式,采取企业“点单”、政府“派单”、高校“接单”、群众“评单”的“菜单式”培养途径,加强对非遗传承人、乡村教师、乡村医生、致富能手、农村实用人才、“土专家”、“田教授”、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人才培养,组织技能培训70余期,组建“乡村振兴顾问团”和“科技特派服务队”,以农业技术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方式,开展技术认领,定期送“技”上门,100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指导服务3895次,培训农户15580人次。举办“筑城工匠”杯农家乐厨艺大赛等活动,培养乡村工匠人才47人,种养大户94户。

  在“兴农策”上做减法,破解“用”字密码。完备乡土人才政策服务体系,向主体放权、向基层减负、为人才松绑。健全评价体系,破除“四唯”观念,分行业、分层次“量体裁衣”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和办法,系统规范建立健全乡土人才认定体系,设立乡土人才特色岗,设置解困纾难、技术指导、政策咨询、产品代销等特色岗位,把乡土人才的创新力转化成为带动力、发展力和创新力。鼓励公职人员创业,3名农业科技人员按程序办理离岗创业,到农业产业发展一线以创办、领办和参办形式创新引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坚持“田间地头选人才”,加大爱岗敬业、工作实绩、创新价值等评价比重,评审农业技师420人,农村培育实用人才707人,新增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人。

  在“解农题”上做除法,破解“留”字密码。着力解决乡土人才激励晋升、关心关爱、创业资金等问题。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战场,建立一线干部能力提升、关爱保护机制,落实村干部待遇报酬逐年正常合理增长的长效机制,将村干部报酬从3100元提高至5235元,提高村民小组长补贴,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023年,热心村务管理的乡土人才376名纳入为村级后备干部,提拔乡村振兴一线的副科级干部3名,提拔正科级干部9名。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定期开展“暖心关怀”“座谈交流”“走访慰问”等活动,加强与人才的思想沟通、感情交流,帮助协调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慰问各类专家人才54名,发放慰问金5.4万元。落实政策补贴,有创业意愿的返乡退役军人,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符合条件的,可按3000元/人的标准发放一次性补助;对被认定并授牌的区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区,给予建设补贴15万元,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信息来源:贵阳市委组织部

  一审(撰稿人):罗霞霞

  二审:鲍海

  三审:胡波

  编辑:王悦


原文链接:https://www.gzzzb.gov.cn/rcgz/rcfz/20240305/20240305_38838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