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教育管理打造高素质党员队伍
按下2023年的回放键,一串串奋进的坚实脚印、一个个攻坚的高光时刻,见证了全省组织工作的累累硕果——在主题教育的主阵地、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在基层治理的最前沿、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全省组织系统紧紧围绕发展大局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用实干实绩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组工答卷”。红星云推出《组织工作这一年》专栏,我们一起回顾这些精彩!
长沙市:
凝聚力量 争当先锋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长沙坚持把党员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重要性工作来抓,持续锻造“政治过硬、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强化政治引领,抓好党员发展。高质量抓教育培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必修课,采取市级示范、县级为主、基层党委兜底方式,分层级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集中培训,上好“入党第一课”。2023年全市共开展培训200余期,累计培训3.8万人次。严要求抓政治审查。开展在政审中进行政治素质考察试点,通过建立正、反面清单、基层党(工)委提级开展和强化结果运用等措施,推动政审工作从“宽松软”转为“严紧硬”。强指导抓结构优化。用好用活指导性计划“指挥棒”,精准摸底、动态调整,2023年发展35岁以下人员占比68%,产业工人1006名、青年农民660名、两新组织2162名,结构不断优化。
强化分类施策,抓好日常管理。坚持问题导向,从基础工作抓起、从基本制度严起,深化分类管理制度,精准科学分类、精细有效管理,做到党员能接受,基层好操作,管理有效果。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出台《流动党员管理办法》,以流出地为主体摸清底数,建立动态台账,流入地推行与直管党员同等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的“四同管理”制度。以“流动党员之家”平台为载体,全市3.4万余名流动党员纳入流入流出地党组织线上实时共同管理。增强组织生活质效。深化“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运用“智慧党建”平台管理党组织“三会一课”情况,2023年全市组织生活基本制度落实率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动真碰硬开展民主评议,探索后进党员教育转化机制,开设初心回归培训班,补齐党员管理短板。
“流动党员之家”平台截图。
强化铸魂赋能,抓好党员教育。坚持融入大局抓教育、育强队伍为大局,紧扣落实首要政治任务,注重系统推进,创新方式载体,高质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聚焦主题主线。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计划,在各级各类党员集中培训和集体学习中,刚性落实“必修课”。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制定主题培训计划,开展分级培训,推动各地实现党员培训全覆盖。注重守正创新。创新开展“点亮‘长沙红’党课人人讲”活动,用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广使用“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微信小程序,为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供集成化的学习内容、智能化的定制服务、电子化的学习档案。常态化开设长沙市党员教育讲堂,邀请专家、骨干讲师等,进行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党建、前沿科技等专题授课,2023年共举办10期。夯实要素保障。进一步巩固“党校+基地+站点”三位一体阵地体系,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全覆盖,2023年评选6个市级示范基层党校。精心制播党员教育片,积极供给优质课程,拍摄《小哥大事》等重点资源片,系统研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足迹感悟思想伟力》等精品党课,在先锋潮网站开设专题专栏进行展播,方便广大党员随时随地学习。
长沙市党员教育讲堂开讲延安精神,并进行网络直播。全市党员线上线下同步学习。
强化担当作为,激励党员作用发挥。坚持将作用发挥情况作为检验党员队伍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设立5.2万个党员示范岗、责任区,组织全市42.5万名党员立足岗位开展承诺践诺,推动14.1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亮身份”,认领“责任岗”联系服务群众,在“8小时之外”接受社区党组织和群众监督。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探索建立党员应急机制,成立党员突击队、先锋队5700余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出“动员令”“倡议书”,引导党员做闻令而动的“排头兵”。加强激励关怀。做好党内表彰、发放政治生日电子贺卡,强化政治思想关怀。落实党内关怀帮扶责任,开展四类重点对象经常性帮扶。精心组织重大节日走访慰问,领导干部主动靠前,深入一线,帮助解决党员实际困难。2023年全年各级党组织安排党费2050余万元,慰问党员2.42万人次。
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道路铲雪除冰,为村民出行保驾护航。
衡阳市:
“四个课堂”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衡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探索党员教育新路径,立足实际搭建理论课堂、周五课堂、田间课堂、流动课堂“四个课堂”,持续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专题辅导
建强“理论课堂”,筑牢思想之基。聚焦凝心聚力铸魂,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常学常新上下功夫。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各级培训班和远程教育站点学用计划,引导党员常态化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入脑入心上做文章。通过“三级书记讲党课”“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让党员在情感共鸣中深入理解、对标对表。打造党性教育、乡村振兴等现场教学线路12条,让党员身临其境中受感染、被打动。在细照笃行上求实效。积极践行“四下基层”,结合“走找想促”、“立足岗位作贡献”、承诺践诺等活动,组织党员把学习成效转化成深入一线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的实际行动。
衡东县开展“周五课堂”活动
创新“周五课堂”,克服工学之困。聚焦机关党员不真学、学不深等问题,创新开展“周五课堂”活动。每人一讲。本着“聚焦主业、自选主题、人人主讲”的原则,年初下达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明确主讲人及授课内容,构建“领导干部带头讲、党员干部自己讲”的授课模式。每周一学。选取周五作为学习日,集中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等,每月至少学习2次,每次确定1个专题,讲课人员按照“干什么讲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准备讲稿,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每月一做。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深入推进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工作,机关党员通过参与筹建小区党组织、参选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担任楼栋长、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全面融入社区治理,实现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从“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
“田间课堂”专家在石鼓区角山镇讲解肉鸡养殖技术。
开设“田间课堂”,服务发展之需。聚焦乡村振兴,通过“田间课堂”将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变为现场指导式的实践教学。师资课程立足“田间”。实行“菜单式”点课,有针对性地邀请市内外知名专家、“土专家”、“田秀才”、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人员,以党性教育为主,围绕特色种养殖、特色农产品开发、产业化经营、电子商务、农产品销售、劳务技能等方面内容,以通俗易懂的家乡话、案例式的讲述方法进行授课。阵地载体建在“田间”。根据农时农忙、人员密集度以及各村(社区)不同村情实际,将教育培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屋场、生产基地。培育人才扎根“田间”。通过培训指导、导师帮带、实践实训、政策扶持,形成了“把有知识的农民培育成党员,把党员培育成实用人才”的乡村振兴党员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2023年全市共培育农村党员“创客”7400余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进瑶乡。
打造“流动课堂”,破解基层之难。聚焦年老党员、非公企业党员、流动党员教育跟不上、管理够不着等问题,通过“屋场(楼宇)党课”、“党代表宣讲党代会”、“三带五帮”等活动,实现党员轮训全覆盖。年老党员“家中学”。着重提升年老体弱党员学习便捷性,结合“片组邻”三长制工作,分片成立若干个“党小组之家”,场所设在便于集中的农家屋场,由第一书记、乡村干部定期领学和市县两级讲师上门讲学。非公企业党员“车间学”。发挥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作用,利用“饭前一刻钟”组织非公企业党员在生产车间集中学习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流动党员“线上学”。在各村(社区)明确专人通过衡阳智慧党建、微信、QQ等线上平台,组织流动党员网上定期签到、线上参加“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等活动,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流动不流学"。
益阳市:
“三个坚持”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益阳市始终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坚持多点发力抓培训、拓展延伸强阵地、宣教引领见成效,积极探索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促推党员教育工作质效双升,为奋力书写新时代高标准的“山乡巨变”凝聚智慧和力量。
坚持多点发力抓培训。紧盯培训“关键点”。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新任务、新要求,持续深入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层党员教育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把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市级重点培训课题,全年市县组织培训279期近15万人次。夯实培训“立足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围绕中心大局和党员需求,对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党日、农村党员冬春训、各领域党员专题培训等全程跟踪问效,“理润山乡”“林翼课堂”“党课我来讲”等党员教育品牌逐渐擦亮。强化培训“支撑点”。出台《益阳市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管理办法(试行)》,从政治素质高、基层经验丰富、热爱党员教育事业的先进模范、基层党组织书记、专家学者、党务工作者、离退休干部等群体中遴选师资力量,确定首批63人为市级师资库人选,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谈经验、会方法的人教方法。
益阳市委组织部组织部分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坚持拓展延伸强阵地。延伸“线上”阵地。开展清华大学“云课堂”远程教学,组织全市1526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先后开展8期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将数字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优秀教学资源送到群众身边,提高精准把握政策的能力。依托优化升级后的“益村”小程序,开设“益村学习站”,打造党员移动课堂、口袋教本,让“处处可学、时时能学”成为常态。拓展“线下”阵地。启动市级“田间课堂”,立足当地特色产业,邀请专家将实用技术送到基层一线,助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指导县市区在网格党群服务室、村居民代表“议事家园”、美丽屋场等人群聚集地,设置“微课堂”阵地,党的政策理论宣讲就近说、当场学。激活教育矩阵。绘制《益阳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和现场教学点地图》,全面呈现3个省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和17个省市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同步开发文创周边产品宣传推介,试点推出南县、安化两条党员教育红色路线,推动本地党员教育资源“亮出来”,红色血脉“活起来”,党性教育“强起来”。
益阳市组织部“田间课堂”走进沅江市新湾镇。
坚持宣教引领见成效。媒介资源有亮点。启用益阳党建微信视频号,充分发挥益阳党建“一网一微一号”联点效应,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乡村振兴进行时”“组工微课堂”等专题专栏,进一步凝心铸魂、宣传典型、交流经验。选树典型强引领。采取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等形式,策划“春节·益愿益景”“七一·益心向党”“国庆·我爱你中国”“党旗高扬 雪映初心”等主题稿件,让宣教工作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开展“讲党课 学榜样 践新功”活动,选树1340名担当作为身边榜样和一批省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示范带动见成效。将“学出成果,做出成效”作为党员教育宣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现一批、宣传一批、带动一批先锋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持续开展志愿服务、“立足岗位做贡献”等活动,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不断培育专业化、品质化党员教育新动能,推动基层党员教育见实见效。
永州市:
建强“流动堡垒” 凝聚发展合力
永州按照“党建引领、两地合力、服务群众、共建和谐”路径,探索流动党组织“共建共管共促”新模式,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高飞不断线、离乡不忘乡,共促流入和流出两地发展。
抓好组织覆盖,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地毯式摸排底数。对流动党员进行“地毯式”的排查、登记,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流动党员管理”模块,分跨省、跨市、跨县等不同流动情况进行全面登记,及时做好线上信息的“定投”和接收,全面掌握全市1.4万名流动党员情况。高标准建设阵地。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制度等“六有”标准建设流动党组织活动阵地,全市已建立流动党组织173个,将长期在外务工的2600余名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让流动党员在外省“安家”。一对一联络服务。推动各县市区构建“1个组织部部务会成员+1个分管科室+1个流动党组织”的联络服务架构,不定期地通过智慧党建平台、手机短信、QQ群、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互动联系服务,帮助流动党组织落实党建任务、解决现实问题。
“新新相映”流动人员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仪式。
强化教育培训,让流动党员“高飞不断线”。推动集中自学。抓实“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督促流动党组织制定党支部主题教育学习计划,流动党员结合实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认真抓好理论学习,真正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推行网上互学。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打造“流动中的阵地”“指尖上的课堂”,通过“网上课堂”、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平台等方式,推动学习培训全覆盖、见实效。2023年,利用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平台举办全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村(社区)流动党员网络学习班,覆盖全市6416名外出6个月以上,且没有转移党组织关系的村(社区)流动党员。推进线下研学。致函到流入地基层党组织,建议其接纳我市流出党员在流入地就近参与主题教育,在广州花都设立首个流动党员学堂;利用中秋、国庆、春节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重要窗口,组织返乡流动党员集中开展理论学习、发展研讨,依托陈树湘“绝对忠诚”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等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红色能量。
发挥纽带作用,让流动党员“离乡不忘乡”。排忧解难办实事。大力弘扬互帮互助作风,帮助解决外出群众工作、生活困难,指导新田县在花都设立了全省首个跨省通办便民服务站,组织各流动党组织帮助流动党员及外出务工经商群众解决就业、维权、创业等“急难愁盼”事项。反哺家乡促振兴。充分发挥流动党支部在外信息、资源优势,探索致富新路径,推动祁阳市通过归乡流动党员外出“取经”传送科技和市场信息,带动大村甸镇村民开辟群众增收致富新途径,目前已发展青蒿种植3000多亩,覆盖周边五个村,种植户达300多户,每户平均增收2000元。牵线招商引活水。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家乡发展,支持蓝山县以开展“湘商回归”兴业行动为载体,依托流动党组织牵线搭桥,抓好皮具箱包产业承接转移,2023年以来,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2个,总投资140.58亿元。
蓝山县皮具箱包科技产业园。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4/03/06/1448472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乌兰牧骑,永远在路上24-11-24
- 番禺检察:“邻里检察”把...24-11-24
- 淬炼本领铸警魂 规范履职...24-11-24
- 赤坎检察:80余万元环保...24-11-24
- 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奖项24-11-24
- 利剑护蕾|在现场!这样普...24-11-24
- 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通,...24-11-24
- 进一步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