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时评 > 正文

重庆瞭望|瞭望我的家乡

发布时间:2024-02-21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每个人都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中国发展的推动者。

  春节假期,重庆瞭望编辑部来自五湖四海的评论员们,踏上回乡的旅途。大家用心去感悟、用笔去记录,用各自家乡的小故事,捕捉时代的大变化。

  今日,重庆瞭望推出“瞭望我的家乡”特别策划,希望这组评论员回乡的短评,能够唤起您内心的共鸣,并引发您对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一些思考。

  01

  从这里积蓄力量,重新出发

  王方杰

  坐标:四川省南部县、西充县

  春节期间,我在两个地方奔忙。一个是南部县,一个是西充县,南部是我的家乡,西充则是我爱人的老家。

  在重庆过完除夕,大年初一,我们踏上回家路。在路上,作为幼儿园园长的爱人就通过电话联络安排“坝坝宴”的节目和人选,写主持词。

  初二中午,“坝坝宴”在热闹中准时开场,男女老少来了近百人。小品、拔河、歌曲、舞蹈、村支书致辞、长辈讲话,节目简约,但接地气。每个人的笑容如春日暖阳,温暖动人,静寂的孙家湾许久未有如此热闹。一个小小的文艺活动便能调动乡亲们的热情,说明乡亲们是喜欢文化活动的,是爱热闹的。

  与孙家庙村相比,我的老家变化更大。因为南广高速的通车,收费站修在了家门口,从这里进城只要8分钟,很多外出务工的乡亲回乡新建了很多小洋楼,规划整齐,成为公路两旁崭新的风景。

  见到熟悉的乡亲,亲切之余,也有长辈们渐渐离开的惆怅。不由心生感慨,过年的这几天很热闹,甚至有当年的烟火气息,但,过完年呢?

  回乡抽空转了转曾经熟悉的小路,仍然能看到不少的土地长满芦苇或“水蜡烛”,无人耕种。微风吹过,满眼飘絮,田野静寂,热闹的丰收场景似乎已成往事。

  不久前,有央媒发问,年纪大的农民种不动地,“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懂种地,“00后”不问种地。那么,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家乡面临同样困境,亟须科学破解。

  “树还在,橙已黄,不见当年偷橙郎”,我们心心念念的家乡,不应该只是一年一次的心灵迁徙或寄托,我们更要思考如何重建它、激活它、回归它,并从这里积蓄力量,重新出发。

  图片

  ▲孙家湾热闹的“坝坝宴”。王方杰 摄/重庆瞭望

  02

  年味背后的家国情怀

  冉苗俊

  坐标:山西省介休市

  重庆与我的家乡,一南一北。两地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文化不同,过年的氛围也不尽相同。

  过年的介休城,氛围感拉满:市区主干街道两旁装扮了红灯笼和各种灯带,家家户户阳台也挂上了象征喜庆吉祥的彩灯灯笼;市文化艺术中心等场所举办了多种文娱活动;各家餐桌也摆上了包括“煮色色”、炸油糕在内的各种特色美食……

  介休被誉为“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三贤故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每年春节期间,当地都会组织各种活动庙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今年春节,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张壁古堡,举办了第七届“地道中国年”新春系列文旅活动。

  活动现场,有老师傅将面团制作成各式卡通人物,有人传唱非物质文化遗产介休干调秧歌的小调,还有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出的各色表演。除了当地人,活动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有人说,春节是全民族的一场狂欢,也是一次虔诚的文化皈依。从深层次看,春节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亲情伦理、家国情怀的一次集中展示。

  无论是万千游子踏上春运回家路,还是贴春联、挂灯笼、逛庙会,又或是不断涌现出的各种新的过年潮流,春节的“变”与“不变”,都是对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守正创新,对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更是对国泰民安的不懈追求。

  这一刻,我们必定情感相通、家国同心。

  图片

  ▲大年三十的介休,不少市民家的阳台挂上了彩灯和灯笼迎接新年到来。冉苗俊 摄/重庆瞭望

  03

  旅游过年也是一种团圆

  饶思锐

  坐标:重庆市 今年我们一家没有返乡过年,实际上近几年我们都选择了旅游过年。 今年春节期间湖北较往年冷了许多,出现极端冻雨天气,天冷路难行。加之老家久无人住,打扫卫生、准备年货都是一件繁琐的事情。再者,年前叔叔一家和表姐一家就相约来重庆相聚,所以就没有回乡过年。正所谓,亲人在哪里,年就在哪里,也就无所谓回不回乡过年了。 一直以来,亲人们苦于“走形式”的拜年久矣,认为与其把时间放在赶过场的拜年中,把金钱花在准备年货、礼节中,不如花在旅行的路上,带孩子增长见闻。 于是,亲人们带着孩子从武汉、南京奔赴重庆,在人山人海的千厮门大桥上摩肩接踵,在限流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排起了长龙,在李子坝、鹅岭贰厂、山城巷、十八梯、云端之眼、天生三桥、钓鱼城等地扎堆看人流的闹热。 每天“打卡”累得不行,就连往年待客必备的麻将扑克,都没人摸了。每天都是晚上回家洗洗就睡,准备迎接第二天的“征程”。堂妹一直感慨:“这是我第一次过年期间坐动车出来。”

  不仅住在城里的亲人没有选择回乡过年,就连在老家的表嫂,也带着孩子和朋友结伴去江苏旅游过年。这是一个新的现象,在“千难万难都要回家过年”的以往不可想象。这是思想观念之变,也是生活水平之变,更是基础设施建设之变。

  如今交通、通讯更方便了,亲人们的联系更频繁了,团聚从线下走到了线上,从过年变成了每一个假期,从家乡走到了每一个大家想去的地方。

  适逢春节长假,大家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家人们旅游过节的变化,实际上也是国人过年团聚方式之变,更是大家的生活水平之变。

  图片

  ▲亲友相约旅游过年。吴兰兰 摄/重庆瞭望

  04

  和美乡村,从“心”开始

  程正龙

  坐标: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

  今年春节假期,我驱车1200多公里,驾驶16小时后,终于回到位于广西东南部的乡村,看到了很多熟悉而又陌生的场景。

  熟悉的是,很多亲朋好友虽然多年未见,但是很快就能在互送新年祝福中重新“热络”起来,聊起乡村往年趣事,打捞“记忆的碎片”,憧憬家乡美好未来。

  陌生的是,看人居环境,不少村头村尾的垃圾池正在焚烧生活垃圾,搞得乌烟瘴气;看河流,河面上漂浮着一些矿泉水瓶、塑料袋、生活垃圾等,拉低了美丽河流的“颜值”。

  近年来,通过综合整治,家乡垃圾围村、河流污染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与理想中的“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仍有一定的差距。

  究其原因,相关部门在落实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机制不健全、工作未细化落实、群众动员不充分等问题。同时,部分村民囿于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对生活垃圾“一扔了之”或“一烧了之”,与提升人居环境背道而驰。

  对此,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相关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提升人居环境工作,让“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理念,真正在干部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片

  ▲广西岑溪一乡村垃圾点焚烧垃圾。程正龙 摄/重庆瞭望

  05

  来自远方的年味

  杜铠兵坐标:重庆市奉节县

  “谁还有快递?我一起带回来。”

  腊月二十八这天,是年前村上的最后一次赶场。和往年天不亮就要赶去“抢菜”不同,如今乡亲们赶场时多了几分从容——许多菜,都已经提前在网购平台预订好了。

  山东大虾、东北松子、北京烤鸭……原来这些远在天边的特产年货,现在都可以汇聚在西南山区深处的一个小村庄里。

  如今,家家户户的年夜饭餐桌越来越丰富。生活的变迁,也在一道道年味十足的菜肴中变得具象。老一辈人很难想象,寻常人家的餐桌上,也可以摆满来自天南海北的山珍海味。

  最近乡亲们的家里还流行起一种新的小家电——小型真空塑封机。尤其是到了年底,每家每户都会制作腊肉香肠,塑封后寄送给远在他乡的亲友。亲友间浓浓的人情,通过一件件快递串联起来。

  “除了在网上买,要是家里的东西也能通过网络卖出去就好了。”对于日益发达的农村电商物流网络,乡亲们也投入了更多的期待。他们希望自家这些优质的土特产,也能通过电商卖出好价钱。

  无形之中,农村电商已经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乡村的生活方式,在增强村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同时,为乡村产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乡村物流收发配送不够及时、物流网点运营管理不规范、乡村土特产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从流动中的年味,窥见一个流动中的乡村,其中蕴含的活力与机遇,引人期待。

  图片

  ▲从脐橙园眺望长江。杜铠兵 摄/重庆瞭望

  06

  故乡的车轮

  伏一晨坐标:四川省阆中市

  春节来了,返乡路上,行李变重,心情却变轻。

  每年回故乡,我总带着一些怀旧般的应然想象。但故乡的实然发展,往往超过我的期待。

  年幼时,阆中人常乘坐人力黄包车穿街过巷。这种黄包车,车篷上刺绣着脸谱人物、三国武将。印象最深的是它巨大的车轮,细细的钢制轮圈,便于通过古城颠簸的青石板路。当车走起来,车上的铃铛便随着车夫的动作叮当作响。彼时恬静的古城里,叮当声正如城市缓慢的心跳。

  在城市的交通发展中,路总是先于轮子改变。后来,阆中作为“春节文化之乡”为大众所熟知,成为“网红”旅游城市。城市道路变宽了,路上的游人变多了,黄包车的运力渐渐不能承载,出租车和电三轮驶上了古城街头。虽然轮子变小了,但因为走的路不同,出租车与三轮车带着更多外来的游客认识了发展中的阆中。

  阆中与重庆的生长方式相像,最老的核心城区也是江峡环绕的江心岛,而新城区宛如发丝般向外扩散,构成了城市新的边界。

  近几年回来,我总爱去阆中新城看看,这里坐落着剧院、广场、度假酒店等现代文化设施,道路也更加平坦开阔,路上跑的不再有太多电三轮,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私家车。“道路四通八达,喜迎八方来客”,这是许多阆中人十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

  从历史帷幕里的黄包车,到现代道路上的小汽车,轮子由大变小,但城市的步伐却越跑越快。能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故乡小城跑出现代化的加速度,我感到由衷的欣喜、雀跃。

  图片

  ▲阆中新城滨江路旁的落下闳大剧院。伏一晨 摄/重庆瞭望

  07

  退场未尝不是一种亮相

  郑钰潇

  坐标:重庆市铜梁区

  它是我曾经生活过的一个国防三线企业厂区。说是“家乡”,似乎不太准确。

  这个春节,我回了一趟这个“家乡”。残阳斜照,衰草离批,老厂区满目萧索。途中只见到几个老人,颇有点“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况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三线建设调整工作的开展,工厂生产线外迁。新厂跟上时代步伐,发展成为国家大型核心骨干企业,位于山沟里的老厂则逐渐荒置。

  放眼重庆乃至全国,三线老厂中的幸运者,会借着城市更新、工业遗产保护、文旅打造的春风,得到重生。但限于地理环境、改造难度等现实因素,恐怕其中有不少还是要慢慢消亡。

  发展与怀旧,难以始终保持同频,但人的眼光总应该向前看。

  回来之后,我读了新近出版的《重庆工业简史》。书中的一句话,深以为然:“可以说三线建设使得重庆工业实现了第二次跳跃式发展。”更应看到,这背后,是无数个体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三线老厂的“肉身”或许终将殒灭,但三线精神拥有超越时空的力量。适时退场,是为了更好地积蓄力量,重新亮相。

  去年,重庆提出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路线图”“任务书”固然重要,但也别忘了书写出以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代表的三线精神,在新时期的全新价值。

  拿好前辈传过来的“交接棒”,让我们共同跑出新重庆蓬勃向上的新赛道。

  图片

  ▲老厂区虽已人去楼空,但三线记忆始终长存。郑钰潇 摄/重庆瞭望

  08

  回家路的变迁

  周宝琴

  坐标:四川省广安市

  身为四川邻水县高滩人,一直定居在重庆两路。尽管现在两地车程不过50分钟,但在川渝高竹新区成立之前,返乡之路却有诸多不便,特别是在年节时分。

  那时,即便是在春运期间,从重庆到高滩的客车,每天也仅有几班。显然,这难以满足汹涌的归家潮。当时,往往需要提前几天在网上抢票,整个过程令人焦虑。

  记得有次,我归家心切,选择乘坐“节节车”。一大早出发,经渝北桃源大道、兴隆镇、茨竹镇等多个地方换乘,才最终赶上回家的班车,到家已是下午4点。那天的小雨和等待,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归途的不易。

  随着高竹新区的成立,回家变得轻松许多。2022年6月,首条跨省一体化公交线路“川渝20路”正式开通。这条线路起点在渝北双凤桥,终点直达高竹新区,班次频繁、票价低廉,大幅提升了回家的便捷性。

  更欣喜的是,如今渝北至高竹新区的快速通道——南北大道已全线贯通,三期也即将通车。以后驾车半小时便能从渝北抵达高竹新区。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血脉。相信这条宽阔平坦的快速路,将为高竹新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路,不仅缩短了回家的时间,更在心里,拉近了我们与家乡的距离。

  图片

  ▲川渝高竹新区一角。周宝琴 摄/重庆瞭望

  09

  村医专业化,脚步再快些

   

  王祥

  坐标:重庆市奉节县 今年春节回外婆家过年,她的一次看病经历引起了我的注意。 前不久,外婆感冒后去村卫生室输液,结果输着输着脸色开始变青,身体明显不适,村医见状立马停止了输液。外婆碍于熟人情面,没有追究。 这几年,随着村卫生室的建立,大家买药看病方便了许多。遇到大病,村医也能做个简单的初步诊断后帮忙协调转诊,这使得抢救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提高。 这个春节,就有村民因放鞭炮导致的外伤、暴饮暴食导致的消化不良,因为就近,得到了村医的及时医治。这一点上,村卫生室的健康网底作用功不可没。 但不可否认的是,村卫生室虽然承担着公卫职能,但村医的专业化水平之路仍然很长。像以前我们村的村医,就是由赤脚医生演化而来。 不论是健康中国战略,还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村医的专业化都是题中之义。 带着好奇心,我向县卫生健康委的朋友打听了一番。一问才知道,原来全县已启动改革,60岁以上的85名村医将全部退出,退出后,他们可领取养老一次性定额补助和医疗补贴,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当我问及未来的“长久之策”时,朋友说,县里正通过“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村医队伍整体素质,让全县村医水平达到“整齐划一”。 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一些村子不再只有老人与小孩,人员回流明显。这种情况下,村医的专业化水平之路,脚步要走得再快些。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45048.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