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对江苏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这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新突破、新作为、新经验、新提升这“四个新”,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聚焦重点领域,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才能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物质技术基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才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加强探索,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积累丰富的经验智慧。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才能更有力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这“四个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全面把握着力点,做到谋深谋实、落细落地。
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新征程上,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高地,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优化政策环境,营造良好企业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面临重构,维护好、保障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新征程上,必须在强链上下功夫,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补链上做文章,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在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上持续用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在延链上出实招,着眼未来发展,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和产业升级方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领域构建新的增长引擎。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新征程上,要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让文物和文化遗产焕发光彩、永续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只有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时俱进,才能更好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新征程上,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提升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不断增强社会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加快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围绕“四个新”的要求,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干出一番业绩。只要我们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聚合众力,以钉钉子精神、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就一定能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
(作者:杨明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原文链接:https://www.lndj.gov.cn/portaluploads/html//site-4/info/479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下一篇:我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取得积极成效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悟延安精神 为人民服务24-11-28
- 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24-11-28
- 联动履职 共同守护河畅民...24-11-28
- 利剑护蕾|检察官“跨界”...24-11-28
- 检察日报:守好“钱袋子”...24-11-28
- 检察日报:以立案监督为抓...24-11-28
- 四川省检察院成功举办第二...24-11-28
- 昌都市人民检察院、昌都市...24-11-28
- 天水:召开“检护民生”专...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