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法制 > 正文

奏折的产生,原来是为了保密

发布时间:2023-08-12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拿笔墨纸砚来,我要向皇上上奏折一封!”古装剧里的这句台词,想必大家很熟悉。但是,这句话背后,却有很大玄机。

  如果你在电视剧里听见这句话,那这部剧的历史背景一定是在清朝之后,为何这样笃定呢?因为奏折是清代专有的一种文书。

  奏折,从字面上讲,指臣子向皇帝报告事件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康熙年间,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200余年。

  奏折奏事的资格并不是人人都能享有,最初仅限于皇帝指定的少数亲信官员。雍正皇帝即位后,进一步扩大了使用奏折的范围。除了康熙时期有奏事权的将军、督抚、提督和中央大学士、尚书等人外,一些翰林、科道亦被允许上奏折。

  那么,奏折和上书有何不同?

  臣子向君王上书的制度早就有了,清初官员对皇帝的报告,也分为题本和奏本两种。但是,由于它们不仅迟缓,还容易泄露机密,不利于皇权的正常行使。比起题本,奏折不拘格式,且不需要经通政司、内阁,直接由皇帝亲自拆阅,保密性强,因其折面、折内往往书有“密”等字样,故称为“密折”。

  臣子书写奏折,封好后装入报匣,专差递送,经专门负责收发奏折的内外奏事处到达皇帝手中。皇帝批阅奏折,皆用朱笔,称“朱批奏折”,发还给上奏人。

  雍正帝时,命令将前朝朱批奏折缴还,此后成定制。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下令建立副本制度。凡奉朱批的奏折,都由军机处誊录一份备查,即为“录副奏折”。只有极少数奏折或因涉及机密,被皇帝留在宫中,称为“留中”。凡留中的奏折,一般不朱批,不录副,也不发抄,过后以原折交军机处归档,故亦称为“原折”。

  奏折里到底都写了什么?

  奏折所涉内容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请安、谢恩、缴批和陈事四类。前三类比较简单,陈事折则非常繁杂,涉及内政、军务、外交,上至国家政务,下至百姓琐事,是皇帝控制政权、了解和掌握内外官员动向的有效途径。

  据史料记载,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很少出京巡游,而如何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密折制度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臣下的密折,雍正提出了严格的保密要求 :“慎密二字,最为要紧,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可不畏乎?”“凡有密奏,密之一字,最为切要。”

  当然,历史上记载的关于奏折的趣事还有很多。

  和许多君王厌恶政务缠身不同,雍正十分享受批阅奏折这件事。雍正对密折的朱批,也不全是一本正经,反而有时嬉笑怒骂全无避忌。例如,他在朱批中告诫臣子要节省纸张,“一折一封”岂不浪费,也有十分口语化的语言,如“该 ! 该 ! 该 ! 不要饶了他们……”,甚至直言“朕大笑惊讶览之”。

  雍正皇帝在康乾盛世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这和他推广加强密折制度、极大强化中央集权不无关系。密折制度一方面使朝廷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实现了及时的下情上达;另一方面,臣子用密折直言进谏,即使是在奏折中弹劾百官,也不用惧怕因外人知道而遭遇不测,为君王广开言路。此外,密折制度使官员、同僚之间互相牵制,文武百官为了保住官位,不敢做对皇帝不忠之事。

  但与此同时,密折制度也有许多弊端。一是君王要臣子用密折上书,会助长互相告密的风气,不利于政务推行和革新。二是密折中所呈报内容仅君王和上奏者能看见,即使臣子被诬告也无从得知,君王的判断不可避免受到和臣子亲疏关系影响,可能导致冤案发生,这也不符合科学管理思想。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32930.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