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丨心存四知以慎独
《后汉书·杨震传》中记载,杨震到山东赴任,途经巨野昌邑时,以前曾得到过杨震推荐的县令王密深夜怀金相赠,认为“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由此,杨震“四知却金”,成为了慎独的典范。
“慎独”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最隐蔽的事物、最微小的事物往往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素养,因此有道德的人“戒慎”“恐惧”独处时,担心自己会做不道德的事。在杨震那里,独处时便是道德在场时。没有他人约束,少了外界压力,道德修养可以说是“存乎一心”。慎独,就是内在道德力量的自觉、发动和呈现。如哲学家康德所说:“人世间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所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暗室无欺;顶天立地爱人律己,光明正大。
自我修养重在慎独。“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慎独,作为一种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是我国古代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修养方法。几千年来,先贤们都把“吾日三省吾身”“不自欺”“暗室不欺”等看作“慎独”的一种表达。清代官员叶存仁离任之际,僚属们临别馈赠礼品,为避人耳目特地夜里送来。叶存仁见状,赋诗一首,拒礼而去:“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因为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已经把“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畏人知畏己知”化为了自己的坚定信念。
抵制诱惑难在慎独。“见欲而止为德”,慎独者必须慎欲,不被钱、色、名等私欲俘获。宋元时期大学者许衡,曾跟随众人避乱。由于路途遥远,天又很热,大家都十分口渴。正巧道路旁有一棵梨树结了很多梨子,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下来吃,只有许衡一人端坐树下,始终不为所动。有人问他,如今兵荒马乱的,这棵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慎独,就是要与己赤诚相见,与私心斗争、与贪欲较量。一些官员难抵诱惑、腐化堕落,重要原因之一便是缺乏慎独之功。面对诱惑,特别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或以“下不为例”原谅自己,或以“小节无碍”宽待自己,或以“仅此一次”放纵自己,最终堕落在欲望的黑洞中、人心的幽暗处。
独处之时,道德在场,天地可鉴,明镜高悬。杨震四知却金等古人慎独故事,捅破的是“无人知道”这层窗户纸。其实无论是“明处”还是“暗处”,无论是“有人知”还是所谓的“无人知”,慎独都不是利益的算计、外在的压力,而是道德的信仰、内心的律令,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
慎独是一种定力、一种作风、一种品格。这种自律自省自持源自对道德修养的矢志坚守,对规则秩序的无比敬畏,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党员干部要把慎独之功练好,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作者: 张华春)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3-07/31/content_904689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农业农村部召开年轻干部座...24-11-27
- 赵乐际对葡萄牙进行正式友...24-11-25
- 乌兰牧骑,永远在路上24-11-24
- 番禺检察:“邻里检察”把...24-11-24
- 淬炼本领铸警魂 规范履职...24-11-24
- 赤坎检察:80余万元环保...24-11-24
- 全省检察机关荣获6项奖项24-11-24
- 利剑护蕾|在现场!这样普...24-11-24
- 检察日报:打官司走不通,...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