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组织人事 > 正文

院士专家工作站:帮企业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3-07-07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最近,我们分别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家团队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开展液流储能电池配套智能模块及储能材料提取、开发、改性等研发工作。”6月25日,陕西华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华秦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傅洪涛告诉记者。

  傅洪涛介绍,自从华银科技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以来,企业与行业内高层次专家团队合作更加顺畅,已完成了液流储能电池产业从原料端到应用端的全产业链技术布局,对于企业业务落地、产业成型、快速成长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工作站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为顾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华民为首席科学家,累计柔性引进储能、材料领域专家70余名,合作专家超过100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完善的高素质研发团队。”傅洪涛说。

  华银科技多年来致力于钒新材料的研发制造,主营产品为钒氮合金、高纯五氧化二钒、氮化钒铁等钒基材料,是国内产能最大的钒氮合金生产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之初,就明确了液流储能技术及配套关键材料、电池组件、制造装备为重点研究方向和领域,加快全钒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等新技术推广应用,研发培育以储能系统产品为主干、材料配件装备软件等核心要素为分支的产业集群。

  “我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联合专家团队开展科研项目12项,攻克技术难题5项,已获得授权专利95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并发布实施;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转化应用成果2项,投资建设了1条电解液中试线、1条液流电池中试线、2个储能示范项目,新增孵化科技型企业2家。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开辟了新赛道,塑造了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傅洪涛说。

  经过科研攻关,专家团队突破了电解液绿色制备技术,成功开发出液流电池用高导电性、高选择性离子传导膜及规模化生产技术。相比同样性能的进口产品,其成本降低了40%以上;打破了传统电堆的装配模式,大大提高了电堆的可靠性及装配自动化程度,新一代电堆总成本降低40%,提升了整个电池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目前,华银科技已陆续完成了相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022年以来,该公司已与陕西华电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中核汇能(陕西)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超20亿元的液流储能设备供货合同。

  华银科技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柔性引才、创新赋能方面的成功实践是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省科协等相关部门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思路,采取“政府推动、院士参与、企业管理、市场运作”建站模式,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认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一个生动案例。

  截至目前,全省两批共建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86家,引进国内外院士96名、专家1000余名,涵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陕西重点产业领域,在帮助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柞水县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合作,主攻木耳菌种繁育及产品研发,为商洛“小木耳,大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技术支持;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锡凡合作,在分频输电、新能源变流器控制技术等领域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陕西山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为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在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

  “瞄准基础研究前沿、产业核心技术来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是我省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夯实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全省科协系统将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我省支柱产业,深化‘院士领衔+团队培植’‘科学家+工程师’等协同引才育才模式,让人才培养、科技引领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说。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rcdt/20230628/9272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