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的文艺大众化
延安时期,一些知识分子缺乏来自基层的经历和感悟,常把社会调查、访谈问话弄成“做报告”。
1942年1月,鲁艺音乐系举行了一场音乐会。演出结束后,有人问:演得好不好?老百姓回答:好。又问:怎么样好呢?老百姓说:女的唱得跟猫叫一样,男的跟毛驴叫唤一样。
1942年春,毛泽东与丁玲、艾青、萧军、刘白羽、何其芳等深入交流,并通过多种方式征求更多人士的意见,重点调研了延安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中存在的忽视实际与脱离群众等问题。
之后,毛泽东专门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鲜明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价值导向,赋予新民主主义文化人民性、大众化的显著特征。以此为契机,“亭子间”的文艺工作者陆续走向农村这一广阔天地挖掘创作素材。
旨在号召农民积极响应大生产运动的《兄妹开荒》,成为最受欢迎的新秧歌剧。该剧是鲁艺学生根据真实故事创作出来的,最初的主人公是夫妻关系,后来改为兄妹角色,目的是凸显团结向上、革命化的家庭日常伦理。
闻一多看到这部新秧歌剧的第一反应是“该剧是否算秧歌剧”,因为人物很少、动作简单。但是,他又认为:“简单,却质朴有力,而且爱憎分明,容易使人理解,容易使人接受。”
在大生产运动号召下,一批劳动者探索实施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有效改善了陕北地区的落后生产方法。边区政府希望通过塑造“新农民”群体,引领农民广泛开展精耕细作,提高农作物单产规模。
于是,延安的报纸纷纷把笔头对准劳动模范和人民群众,围绕基层生产生活的典型人物,开启了一场报道热潮。
1943年冬,边区举行第一届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和边区生产展览会,主席台前排列着200余位劳动英雄的生动肖像……
在陕北农村,清涧、绥德、米脂、佳县一带有不少流动的书匠,仅绥德一县就有90多人。
1944年1月,边区文教大会通过关于发展群众艺术的决议。接着,林山、陈明、安波、柯蓝等一大批文艺工作者走向基层,寻找乡村说书人,学习农民语言。1945年4月,边区说书组正式成立,主要工作是帮助说书人编新书、学新书和改旧书。
通过创作新秧歌、塑造劳动英雄、改造说书等,陕北民间话语被巧妙且有效地整合进入革命话语系统,既“改造大众”又“改造传播”,一步步深入人心。
(摘编自1月11日上观新闻 强成文/文)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scq/20230523/9013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老一辈革命家的“读书诀”
下一篇:走进焦裕禄的精神世界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悟延安精神 为人民服务24-11-28
- 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24-11-28
- 联动履职 共同守护河畅民...24-11-28
- 利剑护蕾|检察官“跨界”...24-11-28
- 检察日报:守好“钱袋子”...24-11-28
- 检察日报:以立案监督为抓...24-11-28
- 四川省检察院成功举办第二...24-11-28
- 昌都市人民检察院、昌都市...24-11-28
- 天水:召开“检护民生”专...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