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笺中国丨走近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
大地英雄
走近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自陕西西安报道
图为国测一大队服务上海管网隧道工程建设。 刘胜震 摄
图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登顶成功,在珠峰峰顶与国旗合影。 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当人造卫星沿着轨道在茫茫寰宇遨游,当勘探队员在荒漠峻岭寻找石油、煤炭、矿藏,当一座座水电站拔地而起……这一切,都离不开测绘队员提供的一组组由经度、纬度和高程组成的大地坐标。
测绘,是国家建设的开路先锋。开路先锋意味着率先吃苦、率先拼搏、率先排除困难、率先打开禁区。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就是这样的开路先锋。该队始建于1954年,现有干部职工近300人。69年来,他们坚持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仪器测绘壮美山河,先后七测珠峰、两下南极,39次进驻内蒙古戈壁荒原,52次深入西藏无人区,53次踏入新疆沙漠腹地,徒步行程超过6000多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在中国测绘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回信,充分肯定他们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全国测绘工作者和广大共产党员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殷切希望。7年多来,国测一大队以回信精神为指引,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胜利完成党和国家交办的各项任务,不断开拓事业发展新局面。
珠峰是中华大地的高度,是世界的高度,也是国测一大队队员们人生事业的高度——
“尽最大努力,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8848.86米,珠峰的“身高”。这是中华大地的高度,是世界的高度,也是国测一大队队员们人生事业的高度。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2005年,为精确测量珠峰高程,国测一大队队员六闯“生命禁区”,用青春和生命在地球的第三极谱写出动人的英雄之歌。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尼泊尔时签署中尼联合声明并提出,双方将共同宣布珠峰高程并开展科研合作。
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再次赋予国测一大队。尽管都知道在珠峰作业面临的困难和潜在的威胁,所有队员都积极主动报名参战。“难的是不让谁去,而不是动员谁去。”国测一大队大队长兼2020珠峰高程测量总指挥李国鹏回忆。
在珠峰地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风季,6月至9月是雨季;唯有5月,风季雨季交替的短暂时间,风雪较小,会出现登山窗口期。但即便此时,也只有两三次适宜登山的机会,每次仅有连续两三天左右好天气,机会稍纵即逝。
2020年5月6日,测量登山队准时出发,向顶峰发起冲击,在海拔约7000米的北坳冰壁,雪深风大,极易引起流雪及雪崩危险,不得不下撤至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5月16日,第二次突击冲顶,至海拔7790米时,受气旋风暴影响,8000米海拔区域已雪深过米,指挥部再次做出下撤决定。
两次冲顶、两次下撤,是否还有第三个窗口期?若是有,怎样把握住?鉴于珠峰天气复杂多变、峰顶地域狭窄、地势险峻,指挥部作出决定:选派有8000米以上冲顶经验的队员组成突击队。
5月24日,8名攻顶队员第三次向峰顶发起冲击。到达7790营地后,耗时2个多小时才搭起7顶帐篷,但很快就有3顶被刮破。深夜,指挥部收到汇报:目前队员们正在帐篷中与大风抗衡。指挥部回复:坚持!坚持!坚持!预测第二天天亮时风会小!凌晨2点,连接指挥部的对讲机突然响起:冲顶的冲锋号吹响了!队员们正式出发!
5月27日上午11时,测量登山队员成功登顶。这个日子与1975年老一代测量登山队员登顶是同一天。时隔45年,测量觇标又一次竖立在世界之巅。
登顶成功,只是珠峰高程测量的第一步。在大家欢庆的时候,对于测绘人来说,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当橘红色觇标在峰顶竖起,在珠峰脚下海拔5200米至6000米的6个交会点上,驻守多日的测量交会队员们凝神屏气,用仪器对准峰顶觇标,展开交会测量。任务完成时,他们已在高寒缺氧、狂风暴雪的恶劣环境下坚守11天10夜。
“80后”谢敏负责海拔最高交会点东绒3点的测量任务,他总是挑最苦最累的活儿,高强度的工作能让他暂时忘却心中的悲伤。测峰期间,父亲谢忠华——国测一大队老队员因病辞世。“说实话很想送父亲最后一程,但最终没能如愿。母亲劝我留下来,因为就算回去也来不及。她说:‘好好干你的工作,把数据测好测准,这也是他的心愿。’”谢敏说。
“80后”史志刚是唯一一个走遍6个交会点的人。由于长期缺氧,他的嘴唇变得干裂发紫,原本健壮的身躯变得消瘦。“我也有自己的孩子,但就是不想视频。因为人的状态不是太好。给我动力让我坚持下来的是:多年来,队里的老前辈也是这么过来的。”
艰苦奋斗、勇攀高峰,是国测一大队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曾3次参加过珠峰测量的郁期青曾笑着指向自己的牙说,都是假的。野外作业的艰苦,让他很早就掉光了所有牙齿。他说:“测绘精神的实质,就是尽最大努力,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该队刊物《大地简讯》也曾写道:“既然命运使我们选择了大地,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艰苦的工作、恶劣的环境曾使我们流过弱者的眼泪,饥饿和干渴有时会把我们唯一的希望砸得粉碎。然而,当我们登上高山之巅时,脚下的一切都变得那样渺小。”
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代表中尼两国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
测绘人在珠峰脚下,完成了壮阔的使命交接。
祖国版图上每一条经纬线,都闪耀着他们的忠诚与血汗——
“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两升容量的保温水壶,10万毫安的充电宝,无人区接打的卫星电话……走进国测一大队设备科,在特殊环境下使用的特殊设备,无声诉说着野外测绘的艰辛。
大队承担的任务,多位于高寒缺氧、物资匮乏、交通通讯极差的“生命禁区”。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一代代测绘人不怕牺牲、迎难而上,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尝遍人间艰苦,打了无数硬仗。祖国版图上每一条经纬线,都闪耀着他们的忠诚与血汗。
隶属西藏的双湖县,平均海拔突破5000米,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高寒缺氧,全年8级以上大风天超200天,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当地常住人口不到14000人,藏羚羊数量却超过10万,当地人打趣称,在双湖“人类才是稀有物种”。
2019年,“85后”青年程小凯带领20余名队员挺进双湖,对该县全域超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展了第三次国土调查。
位于双湖县的普若岗日冰川,是世界第三大冰川。程小凯带领3名队友,在这个海拔5800米、风速10级、零下20摄氏度的冰川上鏖战了整整13个小时。他回忆:这里吃饭跟干活一样累,每吃一口饭都要长舒一口气;附近最大的宾馆普若岗日宾馆有两层楼,住第一层是4999米,住第二层就超过5000米了;由于空气含氧量太低,每走一步都要竭尽全力,他们手提20斤重的测绘设备,每天步行2万步以上,脸冻成了高原红……
测绘人被称作开路先锋,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工作环境。长时间远离家人,远离繁华的城市,每天陪伴他们的是熟悉的测量仪器和空旷寂寞的野外。餐具、收音机和理发用具,就成了大队里赫赫有名的“外业三件宝”。队员们长期外业,餐具和简单伙食解决了他们的食物需求,收音机和书籍解决了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理发的推子和剪刀解决了他们的“形象工程”。一些老师傅,不仅可以给别人理发,还能给自己理发。
队员们年年野外工作,一去就是大半年。在一些队员的家中,结婚照没有挂在墙上,而是被摆在床边,妻子说这样感觉丈夫会距离自己近一点点。当队员工作结束,风尘仆仆走进家门,年幼的子女常常望着陌生的面孔,怯生生叫起“叔叔”!
几乎所有队员,都爱听这首歌,也怕听这首歌——《故乡的云》:“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队69年来,测二代接过测一代的接力棒,测三代无怨无悔,继续奔波在崇山峻岭、大漠戈壁、原始森林、江河湖海。测绘精神薪火相传,英雄铁军本色不改。
成立新技术应用部、应急测绘中心,利用高新装备拓展服务领域、提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
“开辟新领域,走向新赛场”
走进国测一大队精神展示室,一个山体滑坡救援现场的微缩场景格外醒目——
2015年8月12日,陕西省山阳县突发特大山体滑坡,造成部分职工宿舍和民房被掩埋,60余人失踪。习近平总书记对抢险救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连日暴雨侵蚀,加之滑坡灾害打破了周围山体的应力平衡,旁边的高危山体极有可能发生二次滑坡灾害。国测一大队临危受命,迅速成立8人应急监测分队,携带形变精度达0.1毫米的微形变监测系统星夜奔赴现场。
为了给设备选择监测点,队员们冒着细雨、顶着落石危险,横穿滑坡核心腹地踏勘选址。监测点最终选在了紧邻滑坡现场东北方向陡坡上的小库房房顶。面对仅有数十米距离的高危山体,他们迅速开展24小时实时动态连续监测。监测持续开展了十天十夜,期间做出两次高危预警。现代测绘高新技术的运用,为救援指挥部决策提供了及时精准的数据支撑,保障了现场救援队伍的生命安全,被誉为科学救灾的典范。
长期以来,国测一大队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建立维护国家测绘基准。2015年前后,随着新一代国家测绘基准体系基础建设工作临近尾声,测绘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大队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
2016年4月,应急测绘中心挂牌;同年8月,新技术应用部成立……国测一大队持续加强设备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利用高新装备拓展服务领域,提升综合服务保障水平,彰显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从大荔洪水到宁陕森林火灾,从白河滑坡到蓝田泥石流,应急测绘中心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取灾害现场影像,制作灾区现场正射影像图交付救援指挥部,因其真实、直观、快速反应灾后全貌,被誉为现场“第一张图”;借助微形变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滑坡体、建筑物变形情况……“每当突发重大灾害,我们第一时间进驻现场,开展应急测绘保障工作,为灾情研判、指挥决策、灾后重建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应急测绘中心负责人张德成说。
在无法接收到卫星导航信号的地下,指引重达上千吨、长度近百米的盾构机毫无偏差地向目标掘进,是新技术应用部的一项“绝活”。
2018年8月,我国首条穿越长江底部的特高压输电管廊——苏通GIL综合管廊成功贯通。管廊长达5.5公里,直径超过12米,最深处标高达-74.83米,南北两岸贯通误差却不能超过5厘米。队员们先后两次对管廊进行高精度陀螺定向和精密导线复测。“相当于用地球重力原理,给盾构机装上了一双明亮的‘眼睛’。”新技术应用部负责人刘胜震说。
从服务广深港高铁地下隧道建设,到为千年大雁塔“体检”;从承担浦东机场跑道方位及磁差测量,到对呼伦湖进行水下测绘……走进新技术应用部的办公室,一幅幅拍摄于国家、省级重大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照片,标注着这支测绘劲旅与时俱进的铿锵步伐。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测绘服务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科技创新,开辟新领域,走向新赛场。”李国鹏说。
所有队员进队的第一课就是走进精神展示室,接受队情、队史和光荣传统教育——
“改变的是技术和装备,不变的是精神和作风”
在和大队队员的交谈中,几乎所有人都会谈起他们的传统。走进精神展示室,接受队情、队史和光荣传统教育,这也是所有队员进队的第一课。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业待兴,各项建设急需测绘依据。国家最先组建了国测一大队,由总参测绘二大队、地矿部大地测量队共同组成,驻地西安。大队第一代队员大部分由革命军人组成建制,他们受命于危难,在艰苦条件下,用简单的仪器设备,克服极大困难,奠定了我国测绘事业的基础。
吴昭璞,技术员,1954年8月毕业分配到队。1960年4月,年仅31岁的他和队友在新疆戈壁测绘作业,在饮用水断绝、面临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作为组长的他果断决定,让队友出去寻找水源,自己留下来看护仪器、资料。几天后,当队友返回救援时,发现吴昭璞因干渴不幸遇难,但仪器和资料却用工作服包裹得严严实实、完好无损。
建队69年来,像吴昭璞这样牺牲在工作岗位的测绘队员,共计46人。他们大多英年早逝,连墓碑也没能留下。老一辈用自己的牺牲奉献,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没有给我讲大道理,没有说他在珠峰的英雄事迹。”队员王新光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跟师傅邵世坤出外业时的场景:晚上在驻地休息时,师傅没有去悠闲地散步,而是在灯下认真地削牙签。第二天,整齐划一的牙签被作为测量照准目标,用于观测实习,他带出的徒弟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凡是苦活、累活、重活、危险的活,干部先,普通队员后,老队员先,新队员后——这是国测一大队一条“不成文的军规”。大队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任秀波始终记得刚进队的一段经历:一次外测归来,早上还干涸的河床,因融雪变成一片汪洋,无法分辨哪里是路基、哪里有沼泽,车上的老师傅二话不说,挽起裤管,脱掉鞋袜,下河为车辆探路,双脚却被枯枝、冰凌划出一道道血口子。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被熏陶,后面的征程中再遇到急难险重,年轻人也会奋不顾身、迎难而上。
……
这些年来,国测一大队一直在求变:准确把握测绘“两支撑、一提升”定位,跟踪世界最新的科技手段,更新科技装备,改革管理机制,构建新型业务服务体系。同时,他们也一直在坚持: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国测一大队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变,忠诚奉献的品格没有变,严谨踏实的作风没有变,党员干部冲在前面、干在前头的传统没有变。用李国鹏的话:“改变的是技术和装备,不变的是精神和作风。”
在国测一大队精神展示室,有两个相向而立的板块:英名永存板块,陈列着46名以身殉职的队员的黑白肖像和光辉事迹;典型模范板块,展示着建队以来涌现的优秀测绘人的彩色照片和荣誉事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测绘精神就如同一粒种子,在一代又一代队员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原文链接:https://www.ccdi.gov.cn/toutiaon/202305/t20230514_2639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悟延安精神 为人民服务24-11-28
- 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24-11-28
- 联动履职 共同守护河畅民...24-11-28
- 利剑护蕾|检察官“跨界”...24-11-28
- 检察日报:守好“钱袋子”...24-11-28
- 检察日报:以立案监督为抓...24-11-28
- 四川省检察院成功举办第二...24-11-28
- 昌都市人民检察院、昌都市...24-11-28
- 天水:召开“检护民生”专...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