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5-09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今年5月1日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65周年。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性建筑工程,占据了天安门广场的中心位置,在政治上、文化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人民英雄纪念碑应该建成什么样,成为当时各方人士高度关注的问题。纪念碑的选址,碑文内容、造型和设计风格的确定,碑心石的开采和吊装,这些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

  1949年9月30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在进行,会上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作出很多重要决定,其中就包括为牺牲的人民英雄修建一座纪念碑。关于纪念碑建在何处,开始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上,有人主张就在中华门的原址建立,也有人主张建在西郊八宝山上。最后,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将纪念碑建立在全国人民政治活动中心——天安门广场。当日下午,毛泽东率领全体代表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1958年5月1日,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迎来了一座专为人民英雄而设置的新式建筑。它的建立,不是以国家领袖、民族英雄、知名人士为塑造对象,而是以歌颂人民英雄作为纪念碑的主题,这在中外纪念性建筑中都是少有的。毛泽东亲笔写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同时,在毛泽东起草的仅100多字的碑文中,就有8处提到了“人民”二字,深刻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鲜明态度。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围绕“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初衷展开,处处体现人民性,如碑下须弥座10幅浮雕,生动展现了姿态、面貌和表情各异的172个英雄人物,他们都是普通的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等。在最初设计的纪念碑浮雕方案中,《虎门销烟》《金田起义》两幅作品的浮雕小稿里曾有林则徐、洪秀全的形象;在未被采用的《二七大罢工》浮雕草图中最初也有林祥谦的形象,在设计创作过程中也曾有过描绘革命领袖人物和历史重要人物的构思。但这些最终都没有被采纳,而是在有限的画面中突出人民群众的形象。

  (二)

  与设计国旗、国徽一样,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方案也面向全国征集。截止最后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大致可分三种主要类型:平铺在地面的方案;巨型雕塑方案;高耸的碑形、塔形方案。经各方面专家、设计者们反复讨论后,由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确定,以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设计方案为主,同时参考其他方案。该设计方案继承中国传统碑的造型,以“碑文”为中心主题,用浮雕的形式表达“碑文”的英雄事迹。

  在空间布局上,将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置于中轴线上,且纪念碑自身以轴线严格对称,是对轴线格局的进一步强化。碑顶造型选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庑殿顶,碑身下部有须弥座,底座有栏杆,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台基为花岗岩砌就,顺应中轴线南北长、东西短的空间实际,体现出中国传统台基的惯用手法。在装饰花环的花卉品种上,最后选定了中国传统名花牡丹、荷花和菊花,作为高贵、纯洁和坚韧的象征。

  碑型的设计,针对天安门广场南北长、东西短的空间特点,弃扁(中国古碑扁平、矮小)就方(四方体设计方案),从外形设计上打破传统。碑的朝向,最初设计是以朝南方向为主要立面。在建造过程中,考虑到参观人流主要是从长安街进入天安门广场,观众主要集中在广场北部,这样就看不到纪念碑的正面了。因此,一反传统的“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改为以朝北一面为主要立面。同时,碑身在三分之一处略有收分,使得纪念碑更挺拔、有力,这是吸收古典柱式的做法。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成为代表国家形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

  (三)

  按照设计要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要刻在一块长约15米、宽3米、厚约0.6米的整块碑心石上。为了保证碑心石不折断,开采石料的毛坯厚度须达到3米,这意味着毛坯石料将重达300多吨,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起初采用爆破技术进行开采,连试两次都没有取得成功。后来,在当地老石工的建议下,施工人员在选定的石料四周挖开四五米深的槽后,再沿着石槽在预定剥离面上凿出若干楔子眼,用重锤将铁楔子插入预定的剥离线中。同时,在石料长边两边对向凿出8个置放千斤顶的窝龛,每个窝龛置放一个起重量为200吨的千斤顶。开采时,由几十人持重锤同时锤击铁楔子,同时8个千斤顶也顶足力量。这样,几次锤击后,成功将一块重达300多吨的碑心石料从岩体上剥离下来,这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的花岗石。

  石料就位后,按预定厚度0.6米进行加工,将其减重到60吨。但依当时条件,把60吨的石头安全吊起20多米高并顺利安装到碑身上,也绝非一件易事。工人们经多次模拟实验,最终制定了安装方案:利用滑轮原理,将纪念碑内部的混凝土方筒直接作为起重支柱,使用卷扬机进行吊装。碑身两旁各立一个高吊杆,以调整石料的摆动及平正。利用这个办法,解决了碑心石吊装难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质量修建极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成为当时干事创业过程中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scq/20230428/8896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