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视野 > 正文

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发布时间:2023-03-30 来源: 辽沈智慧党建云平台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深刻阐明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阐明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何以根深叶茂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经验总结和规律揭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科学思想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始终随着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身。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一百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基于这样的经验总结和规律性认识,我们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思想是时代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迫切需要在科学思想指引下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形成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征程上,我们党肩负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面对的风险挑战更加复杂严峻,这给党治国理政带来新的考验,也给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征程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结合”,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际,深入研究回答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同时,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刘德海 江苏省社科联)


原文链接:https://www.lndj.gov.cn/portaluploads/html//site-4/info/458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