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视野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缘何而来

发布时间:2023-03-26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缘何而来?新时代如何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根本原因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推动思想层面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强大精神力量。自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中国人开始放眼世界以寻找救国方案,但无奈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切实改变了中国历史命运。究其原因,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为我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提供了科学认识工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的指引,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前所未有的主动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力量源泉是坚定的人民立场、不变的初心使命。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力量源泉。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将维护好和代表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视为己任,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第一位,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伟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制度原因是有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保障。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使中国历史从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制度原因,来自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例如,中国共产党以党支部的形式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至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增强了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了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锻造出一个坚强有力的大党。再例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发挥民主集中制的组织优势,不仅充分整合全党的力量,而且还能够充分汇聚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力量,这成为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组织优势。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总之,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今天,我们既要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缘何而来,更要依据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现实境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做到“三个务必”,走好“五个必由之路”,锚定既定奋斗目标,努力发挥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的政治品格,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意气风发走向未来。

  (作者系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kll/20230323/8646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