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勤廉风采 > 正文

追踪社区治理“三法”

发布时间:2023-03-13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王金涛 赵佳乐 周凯

  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曾经矛盾错综复杂,4年前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时遭遇不少居民抵制,党的二十大代表、2021年“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社区党委书记谢兰忍受癌症病痛,顶着不满和非议挨家挨户劝解,推动社区逐步由乱到治。

  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基层治理如何有温度、有人情味?社区干部如何赢得群众信任?如何让群众参与治理?近期,半月谈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跟随谢兰在邢家桥社区一探究竟。

  解决人手短缺的办法:“先赢得群众,再发动群众”

  邢家桥社区面临老旧小区改造、矛盾化解、疫情防控等大量工作,仅靠9个社区干部无法完成。“我们靠实干赢得群众信任,进而发动群众,最终解决了这些难题。”谢兰说。

  邢家桥社区有1.1万多人口,其中“农转非”安置房488套、安置户1422人,这些安置房建于1992年。“上厕所要打伞,怕被楼上渗漏的粪水浇头,做饭时怕墙皮掉进锅里。”72岁居民曾凡玉说。部分居民抵制老旧小区改造,希望政府拆迁补偿。

  “小区改造之初,有人说我想借改造工程发财,那段时间我挨了这辈子最多的骂、流了这辈子最多的泪。”谢兰说。但她和社区干部没有气馁,挨家挨户走访听取诉求,有的家庭走访了上百次。

  2018年底,小区改造试点楼开工,样板间让居民看到了希望,几个月后整治工程全面启动,很多居民自愿加入改造工作。2018年10月谢兰被查出患有肺癌,但仍忘我工作,有的居民上门为她送中药。2020年初安置房居民住进新居,安置房片区焕然一新。

  赢得群众的信任,邢家桥社区顺势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幢党小组”机制,通过党建引领社区老同志、热心群众以及社会组织、高校志愿者等参与社区治理。目前社区有在册志愿者1213人,成立了小二帮帮队、婆婆调解队等13支志愿服务队伍。

  半月谈记者在邢家桥社区走访看到,随处可见的志愿者有效缓解了社区干部人手紧张问题。在邢家桥社区二期改造施工处值勤的志愿者周敏英说:“自去年3月17日开工以来,我们每天都在收集群众意见。问题小的,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就转给施工方处理。”施工方监理徐利说,多亏这些志愿者处理了大部分施工单位和居民之间的矛盾,工程才得以顺利进行。

  

  

  谢兰招呼居民一起乘坐新电梯

  化解矛盾的办法:“把生人变成熟人再变成朋友”

  半月谈记者调研时发现,社区矛盾主体多元化、复杂化,物质利益冲突占主导地位,矛盾纠纷往往容易激化,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谢兰认为,矛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社区要有温度、干部要有人情味。

  “社区治理就是让居民从生人变成熟人、从熟人再变成朋友的过程。”谢兰说,只要有人来社区办事填资料,我就会记下姓名和基本情况。以后每次见面,叫出对方名字,关系自然就拉近了。成为朋友后,居民们自然愿意倾诉问题。

  半月谈记者看到,每当谢兰走进社区,就变成一个行走的“意见箱”,不时有人向她反映问题:停车位布置不规范挡了路,或是窨井盖凸起。谢兰说,这些事情看似鸡毛蒜皮,却是居民的急难愁盼,必须件件有落实、有回应。

  邢家桥社区建立社情民意台账,按照小事当天办、急事当月办、难事当年见效的原则,及时在小区公示,回应群众关切。“建议增加健身器材”“建议单边规划停车位”……在邢家桥社区“回音壁”上,群众意见每一条都标注了落实情况、整改状态、联络人等。半月谈记者看到,在已完成事项后面,都标注着“电话回访:满意”。

  正是因为社区治理为居民办实事、有温度,老旧小区改造时的很多“反对派”最后变成了社区治理的主力。“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机从来不关机,对一般的问题从来不隔夜回复……看得出,他们不是在搞面子工程。我也愿意成为社区治理的一分子,为建设美好家园出一份力。”居民任术英说。

  如今的邢家桥社区矛盾化解不生硬,凡事先动之以情,以情通促理通。同时,邢家桥社区善于吸纳基层群众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中来,让居民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力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增强凝聚力的办法:“用身边人打动身边人”

  邢家桥社区部分居民原是一个村的,进城后邻里间的交流少了,熟人社会变成生人社会,居民们凝聚力不足,参与社区自治管理的参与意识和动力不够。

  谢兰说,邢家桥多数居民对社区生活有陌生感,发掘和利用本地文化有利于缩小居民与新环境的距离感。“小院”就是特色在地文化之一。在谢兰的记忆中,邻居们总是在小院的黄桷树下“摆龙门阵”,邻里乡亲怡然自乐。

  于是社区将“院坝”这一文化意象融入各类活动,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陆续开设“小院大讲堂”“小院议事堂”“小院放映堂”等特色活动,激发社区发展动力和群众活力,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邢家桥社区有一个“和家生态花园”,由四川外国语大学志愿服务队与居民共同设计建设,曾经破烂不堪的社区角落如今种满绿植,在花园周边的墙上,用图画形式记录着邢家桥社区居民平凡又感人的故事:乔华迁老人原是长江大桥的设计师,至今仍在社区做一名无私奉献的志愿者;84岁老人谢高荣照顾瘫痪妻子,20余载不离不弃……

  “这些都是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可亲可感可学,比我们组织的宣传活动效果好得多。” 谢兰说。社区还在此举办了“100幅画说人和”画展,回顾街道社区的历史,打造社区专属的记忆符号和文化感召力。

  谢兰认为,党建和文化活动不能关起门来搞,要敞开大门搞,这样才能让更多老百姓参与,让党员干部听到百姓心声,从而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20608.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