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时评 > 正文

怎样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发布时间:2023-01-08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知道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农业强国、为什么要建设农业强国,怎样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就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依靠什么、该怎样干的重大问题,为我们解决农业大而不强问题、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指明了科学路径。

  一个国家的农业强不强,主要看两个方面,一看农业生产力强不强,二看农村生产关系优不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改革是根本动力,能通过制度创新调整和优化农村生产关系,激活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活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

  从我们的国情农情来看,人口众多、农产品需求数量超大且不断增长,与耕地、淡水等资源总量有限且分布不均的突出矛盾,是建设农业强国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农业强国,尤其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力量,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为我们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提供强劲动力。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上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但一些核心种源、高端装备上,还有一些容易被“卡脖子”的短板和弱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建设农业强国,不仅要依靠科技创新摆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真正实现自立自主,还要力争通过科技创新开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实现“弯道超车”,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而在生产关系层面,近年来,我国探索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明显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发展活力。但是,对标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要求,农业发展潜能依然释放得不够,农村发展潜力仍然挖掘得不足,农村改革还有一些两难多难问题亟待破解。建设农业强国,不仅要依靠改革推进相关制度创新,进而塑造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还要通过改革维护好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好农民的利益权益。

  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既是补短板、强弱项之策,也是向着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进军之举。我们必须锚定目标、狠抓落实,重点在于做好两个“两手抓”。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要坚持问题和产业“两个导向”,一手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手抓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瞄准“卡脖子”技术难题,找准产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产品和技术,加快研发与创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造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针对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要求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切实提高科研攻关能力和创新水平、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创新的积极性、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效率。

  深化农村改革,要在“稳”的基础上,一手抓“放活”,一手抓“融合”。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仍然是当前农村改革的主线。接下来的农村改革多是“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守牢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稳步推进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要素,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多样化途径。还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市场、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科技和改革犹如车之双轮,需系统谋划、协同推进,任何一个轮子跑慢了、跑偏了,都会影响到农业强国行稳致远。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科研机构和广大三农工作者铆足干劲、动足脑筋、下真功夫,需要社会各方献策献智献力,以确保车之双轮稳步前进,推动建设农业强国的梦想一步步照亮现实。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jwsp/20230105/8186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