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区:实施“五项举措” 打造有温度的“1+9”社区治理共同体
咸阳市秦都区地处咸阳市主城区,辖10个街道、106个城市社区、53个行政村,总面积2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97万人。近年来,咸阳市秦都区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制定了社区党建、政务服务、社区服务、队伍建设、设施建设、网格化管理、物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及社会组织培育发展9个配套实施方案,通过实施五项举措,打造有温度的“1+9”社区治理共同体,初步形成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党建引领筑牢根基,构建组织体系“一盘棋”
一是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突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根据社区党员人数、年龄结构、地域特征等,成立4个社区党委,54个党总支,48个党支部,并将1万余名国有企业离退休党员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党组织,推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二是打造社区“党建共同体”。成立以辖区内机关、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为成员的84个社区“党建共同体”,构建“1+3”领导体系(即“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织密城市基层党组织纵横到边、全域覆盖的组织体系)、“1+5”联动机制(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织密城市基层党组织纵横到边、全域覆盖的组织体系。落实“1+1”(网格员+支部党员)关爱帮扶和日常生活服务包抓机制。三是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将辖区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部纳入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吸纳1155个辖区单位党组织、45991名党员共同参与区域化党建和社区治理工作。对涉及社区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由社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驻区单位和居民代表等共同协商决策,提升了“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能力。
强力推进深度融合,架起社区治理“连心桥”
一是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实施社区阵地“三年提升”计划,按照“四个一批”的思路,即:移交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将新建小区、老旧社区、村改居社区和单位型社区,实施分类指导,统筹联动推进,新建、改扩建社区组织活动阵地81个,其中20%的社区不低于1000平方米。改造提升后,增添了文体活动、图书阅览、居民议事、日间照料、便民互助、社会组织孵化等功能,社区服务阵地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二是打造社区治理骨干队伍。强化居民自治,社区换届全部实现“一肩挑”,673名“两委”班子成员中,232名与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等人员通过法定程序双向兼职,实现了深度融合。深入开展社区工作者“三心”工程,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和社区办公经费,有效激发社区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建立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职业体系,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和职业荣誉感。三是切实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压缩精减33项社区协助行政事项,进一步厘清基层行政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职能边界。按照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要求,制定社区服务事项清单,以“互通网+服务”的方式,通过开通社区服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创新开展预约式、点单式、自助式等服务项目,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多方联动高效治理,汇聚社区共治“大能量”
一是事务联商,居民自治。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科学设置业主委员会(物管会)、居民议事会、邻里互助会等居民议事协商机构,健全议事规则、增强协商能力、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居民自治能力。芙蓉社区“芙蓉大妈”服务队、华府御园社区“小遇来帮”居民议事会、永昌路社区“红色物业议事会”等20余个各具特色的居民自治组织,协商解决了居民房屋漏水、小区供暖、噪声污染等矛盾纠纷2600余件,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区自治氛围。二是纠纷联管,共建法治。探索推行党建引领、源头治理、多元解纷“三三制”工作模式,组建13支法律服务队,按照“多口受理、合理分流、高效调处”的思路,对各类矛盾纠纷和适合调解的民商事案件,通过区、街道、社区“三级三轮调解”,着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截至目前,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949件、司法确认391件,调解成功率达到80%。三是物业联建,协同共治。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初步探索“育、联、议、融”四种模式,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多方协调运行机制,推动社区治理与物业服务双促双强。建立街道物业孵化中心,整合各类资源,充实工作力量,妥善解决了全区39个“三无小区”物企不愿进、社区不好管的问题。
数据支撑科技赋能,激活社区智治“新引擎”
一是优化结构“一网覆盖”。着眼通过“小网格”推动“大治理”,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将全区106个社区划分为893个网格,设置424个网格党支部,715个楼栋党小组,1091个党员中心户,按照“1+1+N”或“1+N”模式配备网格管理员1219名,先后为群众解决小区停车、住房就业等问题5600余件,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二是区域治理“一网通治”。打造“爱秦都”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社区大小事及时录入上传。实行24小时自助办理,整合食品药品许可证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办理等43项服务事项,受理社区33项服务事项,通过代办、上门办、错时办等方式,让“格格”多跑路,群众少跑路。三是数据赋能“一网通智”。建成渭阳西路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试点开展“智慧网格”,运用大数据分析成果,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实施企业注册登记“全流程、零见面、无纸化、一条龙”服务,将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业务时限压缩到50.6%,网办率90.8%。在全省率先为93个社区安装“云医院”远程医疗平台,使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与多家三甲医院专家通过远程视频诊疗,享受疾病咨询等医疗服务。
和谐共享优化服务,绘就社区服务“同心圆”
一是延伸触角,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按照“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的要求,在公园广场、十字街头等人群聚集地建设“心心秦家”党群服务中心141个,推行“7+X”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手机充电、快递存取、应急雨伞等各项方便、快捷的贴心服务,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搭建起社区治理的实体骨架。“心心秦家”建成以来,先后提供服务6万多人次,帮助解决各类急难事4100多件。二是整合资源,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创新推行“公益+市场”社区治理新模式,通过“资源换服务、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方式,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造血”功能。在“心心秦家”党群服务中心试点推行“资源换服务”“公益和低偿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孵化培育爱尚秦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各类型社会组织12个,打造“小滨工坊、小薇书吧、小味当家”等党建服务品牌。通过街道免费为社会组织提供场地,社会组织为辖区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初步构建起“基本服务政府兜底、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专业服务市场为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三是精细服务,破解“一老一小”服务难题。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四社联动”机制。建成秦都区12345便民呼叫中心,每年投入100万元,为辖区高龄、特困、重度残疾、留守老人等2700余人,无偿提供家政保洁、按摩保健等上门服务。创办21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辖区5000余名老年人提供低偿质优的配餐和配送服务。开设社区“课后服务”,解决务工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通过各类精细化的服务项目,从“小切口”入手服务“大民生”,让辖区“一老一小”获得更便捷更暖心的关怀与照料。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城乡社区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秦都区推进“1+9”社区治理共同体以来,实现了资源整合的最大化、服务力量的最优化,该模式使社区治理更加对标精准,服务群众更加贴心高效,服务功能更加便捷智能,推动社区治理由“粗线条”向“微治理”转变,确保社区的政治引领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服务群众能力、组织共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新时代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探索。
供稿:咸阳市秦都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孟云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csdj/20220921/7525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悟延安精神 为人民服务24-11-28
- 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24-11-28
- 联动履职 共同守护河畅民...24-11-28
- 利剑护蕾|检察官“跨界”...24-11-28
- 检察日报:守好“钱袋子”...24-11-28
- 检察日报:以立案监督为抓...24-11-28
- 四川省检察院成功举办第二...24-11-28
- 昌都市人民检察院、昌都市...24-11-28
- 天水:召开“检护民生”专...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