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舆情 > 正文

津市市:党建引领数字乡村建设 探索推进乡村治理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9-01 来源: 红星网 作者:佚名

  津市始终高度重视乡村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在完成投资1亿元的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上,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需求为导向,自加压力、刀刃向内,探索总结出“事项一次下沉、流程一优到底、信息一库查询、身份一脸识别、办事一图索引、保障一步到位”的智慧党建政务下沉“六个一”的工作经验,成功解锁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

  一、坚持简政赋能,推动流程优化。大力优化要素,做到了“四应四尽”。一是事项“应放尽放”。以自然人为中心,梳理出全生命周期中需要办理的政务事项87个,通过深挖群众需求,广纳各方意见,分批次下沉到镇(街)和村(社区)受办。目前,已将69个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下放到基层。二是资料“应减尽减”。明确“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能通过本级数据库查询到的、上门核实或通过会商可确认的、部门镇村无法查证的、现场证件可以认定的”五种情形,对需要提供的申报材料,一律免予提供。截止到上年底,69个政务下沉事项申报资料由329项精简到85项,优化率74.2%。三是步骤“应优尽优”。推行村(社区)直审机制,将一般性事项由原来的“窗口受理、股室踏勘、分管审核、局长审批”等多个环节简化为村(社区)直接办结。截止到上年底,69个下沉事项办理环节由183项优化至102项,优化率44.3%。四是时效“应快尽快”。采取多级同步核实、同步公示、同步审批,配置统一证件钢印、出相出证等设备,开发人脸识别系统,大力压缩办理时限。截止到上年底,69个下沉事项办结时限由1814个工作日压缩至215个工作日,压缩率88.1%。老年优待证、失业登记证等46个事项实现“即办”“秒批”。

  二、坚持互联互通,推动数据融合。按照“党管数据”原则,紧盯“信息壁垒”问题,以科技手段为支撑,推动数据深度融合。一是全面集聚数据。动员各级党员干部逐一入户调查,完成了全市23万多居民44类重点信息归集、比对。通过人口普查、“诚信市民”信息采集和第三方公司检测等方式,全面录入居民婚姻、房产等使用频率较高的信息。二是广泛共享数据。聘请专业团队,整合公安、民政、人社等23家部门专网数据400多万条,研发了便民服务信息查询系统,输入办事者身份信息即可一键生成车辆、收入、社保等44项数据,变“多部门查询”为“一库查询”。三是实时更新数据。在本级层面开放数据推送端口,建立统一上传模板,实现办一次业务就更新存储一次数据。主动对接上级交换平台,将可查询的户籍信息、工商营业执照等数据扩展到12类2600万条,做到数据互通、同步更新。

  三、坚持全力保障,推动工作落地。加强整体协作,实现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在组织、硬件、机制等方面全面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将智慧党建工作列为津市市委一号工程,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抓、亲自抓,并纳入年底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内容。强化工作督导,县处级领导靠前指挥、蹲点攻坚,组织部门三天一督导、五天一战报,确保镇(街)和部门“挂图作战”推进,村(社区)“清单管理”落实。二是强化工作保障。在阵地建设上,按照智慧党建风格、标识、布局“三统一”标准,投入8000多万元对全市85个镇村平台进行了新建改造,实现一站式服务平台全覆盖。在硬件配备上,投入2000多万元对市镇村三级安装了智慧党建设施,为76个村(社区)配齐了电脑、人脸识别仪、针式打印机等设备,实现一体化服务窗口全覆盖。在人员配备上,为76个村(社区)选聘1名党建联络员,为51个村(农村社区)增配1名政务代办员,并利用智慧党建指挥中心进行系统培训,实现一门式服务力量全覆盖。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意见反馈机制,在每个村(社区)设立意见反馈薄,定期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现场体验,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优化事项流程、调整工作力量、完善硬件设施。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对于提供虚假材料和信息的办事者,审查发现后一律列入黑名单,终身不再享受绿色通道。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工作人员非主观原因造成的工作失误,一律不予追责,让基层干部放下包袱、大胆服务。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2/08/29/139219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