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纪律审查 > 正文

北京:让文物“活”起来 让首都留住记忆

发布时间:2022-07-31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作者:佚名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60多年的建都史,坐拥7处世界文化遗产、3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每一处文物都有独特魅力和多重价值。近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检察为支点,助力擦亮首都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让文物既“留”得住更“活”起来。

  

  故宫一角

  

  原来的关上城堡顶部土层裸露、杂草丛生,两侧部分坍塌,依墙建有临时建筑物。

  

  关上城堡经过抢险加固,清理了城门顶端灌木和周边临时建筑物,并补砌老城砖近万块。

  

  房山区检察院对英烈纪念设施开展实地调查。

  

  平谷区检察院在平谷冀东抗日战争纪念广场向群众发放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宣传材料。

  “公益诉讼检察是首都文物保护大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牢固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监督理念,依法能动地履行这项职能,不仅要与相关职能部门构建良性互动关系,凝聚文物保护合力,还要注重促进文物和文化遗产多重价值的深度挖掘,讲好文物故事。”北京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于静如是说。

  早在2017年2月,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诉前检察建议保护两座明代石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开启了北京市检察机关保护首都文物的历程。

  截至目前,北京市检察机关已立案办理涉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75件,其中诉前程序案件114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件。

  从抵触到认同,村民送上自家找出的老城砖

  “这是从我家找到的老城砖!”2020年,相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北京市密云段长城(以下统称为“密云长城”)关上城堡城门修缮工作时,附近村民纷纷把找到的老城砖包好,交到工作人员手上。最终,相关行政机关利用收集到的近万块老城砖,按照“修旧如旧”的修复理念完成了修缮工程。关上城堡城门重现当年的风采。

  然而,修缮长城的工作最开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密云古雄郡,山川何壮哉!”密云长城敌楼之密集、城堡和营寨之多、军事功能之完备,堪称长城文化的“博物馆”。为服务保障首都长城文化带建设,密云区检察院主动开展“走进长城,守护脊梁”专项调研活动和长城保护公益诉讼专项活动。据该院检察官高海才介绍,在调查中,该院发现石塘路城堡和关上城堡(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状堪忧。2018年12月,该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保护密云长城、重点修复两座城堡的检察建议。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机关非常重视,但文物保护工作的推动异常艰难。原来,长城的个别点段尤其是部分城堡,历经岁月变迁,已经和村民生产生活融为一体。“我家就住这儿,柴火不堆这儿堆哪儿啊?”“你们要拆我的棚子,里面的东西往哪放?”……以关上城堡为例,在该城堡城门旁边,不少村民将柴火随便堆放,还搭建了棚子、围墙等,对城门和城墙的安全稳定造成了极大隐患。相关行政机关要拆除,几名家住城堡边上的村民表示无法理解。

  北京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检察官助理林敏告诉记者,实践中,不少文物保护涉及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检察机关与各方协力开展宣传引导,以案释法。“比如石景山区检察院办理的北京市首例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检察机关不仅对被告人进行了当庭教育,还在结案后积极以案释法,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盗掘古墓葬对文物资源的破坏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林敏举例说。

  密云长城的修复,也经历了当地村民态度从抵触转变为认同的过程。密云区检察院检察官于杰说,为了让村民意识到城堡不只是普通的“家旁建筑”,而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办案团队和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从涉案城堡亟须修复的程度到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巨大价值,再到文物保护工作和法律法规规定,耐心细致地进行解说,还邀请区政协领导和委员进行实地调研。最终文物修缮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同和配合,才有了村民送老城砖的一幕。

  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城堡得以妥善修复,相关行政机关还设置长城保护警示牌280余块。密云区政府制定《密云区长城专职保护员管理办法》,成立了由57人组成的长城专职保护员队伍,并开发了电子巡检系统和打点监测系统;在全市率先启动长城现状调查评估项目,通过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对密云区境内长城现状调研评估、测绘和监控;加强城堡保护和风貌管控,探索密云长城保护及传承利用的新模式。

  文物保护,不光在于事后补救,关键还在于理念上的认同。据了解,北京市各基层检察院立足本区域文物资源保护需求,结合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积极开展普法宣传,与相关行政机关一起引导群众关注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门头沟区检察院先后走进爨底下、黄岭西、潭柘寺等景区开展公益诉讼主题法治宣传活动,结合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区域文物保护进行普法宣传。顺义区检察院前往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就提升革命文物保护意识向群众发放宣传手册200余份等。”林敏告诉记者。

  在密云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熊正看来,长城沿线村民不仅是长城文化的受益者,还是长城文化的守护者。检察机关通过建立健全执法司法协作机制,强化长城保护文化宣传和法治宣传,积极引入公众参与长城保护与修复,有助于以“我管”促“都管”,合力实现长城保护利用和长城文化传播等融合发展,使长城周边的群众成为长城保护的主动参与者和推动者,用实际行动把公益诉讼检察效能转化成服务大局、绿色发展的治理效能。

  传递精神火炬,让烈士墓不再被遗忘

  “我是一名扛过枪的军人,对此有着更加深厚的情感!”2021年年末,在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督促烈士墓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公开听证会上,一名听证员激动地说。

  2021年年初,依托北京市检察院部署开展的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专项活动,通州区检察院联合北京军事检察院对本区有文物属性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调查后发现,尹各庄村烈士墓地葬有几十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但该墓地整体污损缺失、环境脏乱,甚至分辨不出墓冢的本来面目。为此,办案组第一时间向3家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对烈士墓进行修缮维护。

  然而案件办理期间,办案组历经了“三难”困境——

  第一难,是开头的“摸排难”。办案组发现,由于村子变化很大,仅凭文字描述难以准确找到烈士墓的具体位置。经多方打听,办案组终于找到了烈士墓址,可是墓址外大门紧锁、高墙耸立。办案组成员黄京顺站在铲车上,踮着脚尖才完成了第一次现场拍摄。

  第二难,难在信息溯源。在一次座谈会上,行政机关提出因历史原因,曾经存在的碑体已经丢失,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也已经故去,具体的烈士信息难以查找。后来各方尽全力开展溯源工作,从军事档案到医院档案,从本地群众到外地的烈士亲属,不放过每一个微小可能性。“直到一个来自江苏的电话带来好消息,有一家人根据资料确认了烈士墓中葬有其亲人,接着就有了一场迟来70年的祭扫。”通州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陈旭说,烈士信息溯源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在亲人“重逢”的那一刻一切都值了。

  第三难,难在推进。据了解,由于牵涉部门较多、所需资金较多、工程较复杂,修缮一度趋于停滞。办案组为此组织召开多次座谈会,搭建沟通渠道、打通一切阻碍,并在烈士墓现场召开大型推进会。除涉案行政机关外,村委会、志愿军研究会、施工方均派代表列席,高度关注该烈士墓保护的区人大代表也受邀参会。

  在公益诉讼检察官的不懈推动下,2021年12月,尹各庄村烈士墓原本光秃秃的大铁门旁,悬挂了“不可移动文物”标识牌及“尹各庄村烈士墓地”牌匾,烈士墓内外环境得到了全面清理。对此,尹各庄村党支部书记感慨颇多:“小的时候,我还在这里祭扫过,后来烈士墓渐渐疏于管理、被人遗忘了,令人惋惜。这次烈士墓的修缮,离不开检察机关的推动、行政机关的协作。当然,村里也很配合,不但将混葬在其中的居民坟迁走,还组织村里老人座谈,为完善烈士信息作贡献。今年清明前夕,有很多群众来这里祭扫,敬献花篮……”

  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我国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围绕英雄烈士权益保护、革命文物保护等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0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26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件。办案中,检察官关注革命文物背后的价值挖掘和精神传承,从历史溯源的完整性、修缮维护的延伸性和党建业务的融合性三方面入手,推动英烈纪念设施、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和效果不断提升。记者了解到,大兴、密云两区检察院还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在本区烈士纪念公园(广场)设立公益诉讼英烈保护联系点,公示检察监督热线,为群众反映英烈保护问题提供便利渠道。

  破解修缮资金难题,助力老字号“重生”

  2022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极为关键的一年。坐落在前门外大街的“谦祥益”旧址门面,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位于中轴线区域内,是一座保留老北京“原汁原味”风貌的百年建筑。

  2022年6月16日,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办案组来到“谦祥益”旧址门面,对文物建筑的修缮进度进行“回头看”。“谦祥益”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奇对该院检察官过琳说:“感谢检察机关为我们解决困难,文物建筑得到了及时保护,我们也在准备重新营业。”

  刘奇所说的困难,正是文物保护中的一大难点——修缮资金的筹措。

  “几年前,在‘谦祥益’的北侧面,部分非文物建筑的拆除导致该侧墙体裸露、损坏严重,甚至随时有坍塌的危险,给周边群众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过琳说。

  “根据文物保护法,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谦祥益’旧址门面属于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其所有人为‘谦祥益’公司。我们通过调查核实,得知该公司作为修缮的第一义务人,无法承担高额费用,导致修缮工作迟迟未能推进,遂决定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推动‘谦祥益’修缮项目顺利进行。”过琳说。

  2021年3月,西城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并通过圆桌会议等方式商讨解决思路。在多方努力下,2021年8月,“谦祥益”文物修缮项目完成招投标,并形成了市财政、区财政和公司三方提供资金保障的修缮方案。当年9月,资金全部到账,工程顺利开工。目前,文物建筑外部墙体已经修缮完毕,整体工程即将完工。

  修缮资金的筹措直接关系到文物保护责任能否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尤其是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确定产权所属以及直接责任人是否具备修缮能力非常关键。”于静总结道。

  大栅栏商业区作为全国首个“中华老字号集聚区”,拥有600多年历史。“谦祥益”旧址门面就见证了大栅栏商业区昔日的繁华。在西城区人大代表、大栅栏街道商会会长尹智君看来,西城区检察院与大栅栏街道、大栅栏街道商会坚持深入沟通合作,为老字号文化传承、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一站式“检察套餐”服务,效果很好。“尤其是在推动‘谦祥益’旧址门面修缮的过程中,检察机关把老城保护和文化传承作为公益诉讼检察新领域探索的重点,积极依法能动履职,根据现实情况和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修缮资金到位,既为企业减了负,又确保大栅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有效服务保障了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

  (记者简洁)


原文链接:https://www.spp.gov.cn/spp/zdgz/202207/t20220728_56861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