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教育 > 正文

探索新业态党建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2-07-26 来源: 辽沈智慧党建云平台 作者:佚名

  ●坚持新业态企业发展到哪里、新就业群体人员流动到哪里,党建引领、贴心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精准对接需求,用暖心服务提升城市温度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引导群体中的党员有效发挥流动性强、熟悉楼宇社区的优势,切实在服务企业发展、参与基层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强调“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抓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既是当前组织工作的重点任务,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满足群众生活新需求的重要抓手。要拿出新举措、探索新路径,以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引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健康发展。

  创“新”方法,构建责任体系是关键。新业态企业“平台经济”模式突出,新就业群体具有就业方式灵活、就业群体多样、从业者思维活跃等特点,决定了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管理的传统模式无法很好适应这种新的组织形态和运行方式。因此,做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谁来抓”的问题,切实明晰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地方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和“两新”组织党工委牵头抓总,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推进,群团组织协同配合,园区、街镇、村社兜底管理的责任体系。通过企业分支机构提供底册、属地实地走访摸排、各方定期“对账”、信息化手段运用等方式,多点协作、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解决新业态企业和新就业群体底数难清、情况难明等问题。要针对行业特点明显的新业态企业,在主管部门成立行业党组织,实现抓党建与抓业务相融相促、共同提升。

  凝“新”聚力,抓好“两个覆盖”是基础。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机融合,前提和基础是不断提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水平。从实际情况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呈现出人数少、分散性强、进出行业频繁、组织关系转接不易等特点,使得依托工作单位、地域等传统方式设置建制性党组织难以很好适应这一群体发展需要。针对这一现实需求,可以在平台企业、分支机构、加盟企业、基层网点建立党组织;依托物业服务企业、产权单位,乡镇、街道、行业协会等建立楼宇、商圈党组织;条件不成熟的可以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等功能型党组织,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及时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驻企联络员,建立群团组织,开展园区、村社、行业党组织包联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覆盖。

  用“新”关爱,注重引领服务是根本。坚持新业态企业发展到哪里、新就业群体人员流动到哪里,党建引领、贴心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精准对接需求,用暖心服务提升城市温度。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拓宽工作思路,着力改变听汇报、挂牌子、报表格等党建工作方式,切实在促发展、强服务上聚力用劲,真正使党建工作起作用、有效果。要强化思想引领,运用“互联网+”方式,按照“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管理,发挥先进思想文化浸润作用。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党组织班子成员和企业经营管理层“双向引入、交叉任职”机制,推动党建入章程、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探索实施企业发展与行政部门对接由党组织牵头、各类下沉企业的政策资源由党组织落实等措施,强化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要加大关心关爱力度,探索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聚集地打造集成性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站)、党建阵地等资源,合理设置“红色蓄能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暖心服务。

  添“新”动能,融入基层治理是保障。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必须推动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人员的职业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引导群体中的党员有效发挥流动性强、熟悉楼宇社区的优势,切实在服务企业发展、参与基层治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共筑共建、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在新就业群体中广泛开展“支部亮旗帜、党员亮身份、车辆亮标识、服务亮承诺”活动,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方式,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推深做实新业态企业及其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工作,纳入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体系,发挥“随手拍”“移动探头”作用,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疫情防控、平安建设等工作。加大对新就业群体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和“红旗方向盘”“爱心车队”等先进典型的评选宣传力度,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教育引导新业态企业、新就业群体用心提供超值服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大格局。

  (作者:张义贤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原文链接:https://www.lndj.gov.cn/portaluploads/html//site-4/info/427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