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畅通深中两地人才、干部、基层党组织交流
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举世瞩目。
一桥飞架伶仃洋,超级工程开启了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中山作为深中通道珠江口西岸登陆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伟大事业,成于实干。乘着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东风,中山提出,要以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突破口,以“六个一体化”为抓手,全方位推动中山与深圳的对接融合,助力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
中山市组织部门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加快推进深中人才通道建设,持续深化“向深圳学习”,推动深中社区结对共建融合发展,努力开创大桥时代中山组织工作新局面,为中山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人才优待政策持续加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山市委组织部落实市委人才强市战略部署,围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各项政策。
大桥时代背景下,深中通道这条有形的桥不仅串联起中山与深圳等城市之间的“硬联通”,也让更多人才通过“政策红利”这座“无形的桥”选择中山,加速深中两地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软联通”。
位于中山国际人才岛上的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下称“中山药创院”),是中山博士人才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也是中山出台人才优待政策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的生动体现。
中山药创院研究员、课题组长陈铁根作为首批来到中山药创院的研究员之一,从2020年至今见证了中山药创院人才队伍逐渐壮大的过程。
“刚开始有10位课题组长,经过三年的发展,到2024年我们已经有48位课题组长。现在我们院已经超过1000人,其中600人都是硕士博士研究生。中山良好的人才生长环境为我们招聘人才提供了助力。”陈铁根表示。
中山药创院作为科研院所,重点在于新药研发与应用研究,这决定了其对科研人才的需求度。
“2020年,我们来到中山时,就享受到各方面的优待礼遇,包括购房补助等。并且中山人才政策所涵盖的领域很广,我们药创院各个类别的人才都相应获得了一些人才补贴。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还能获得市区工作津贴、生活补助等,都为我们更好地投入科研增添了动力。”陈铁根介绍。
良好的人才生态为扎根中山的企业、研究院所吸引人才带来诸多裨益。
同样在2020年,中山还迎来一位返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康方生物”)转化医学总监肖冠喜。在选择回到家乡工作之前,他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博士后、访问学者,还曾在北京从事药物研发工作。
“回中山工作,让我可以陪在父母身边,为家乡作贡献。康方生物是中山本土培育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与我的博士研究专业和职业发展规划非常匹配,能为我提供有利的发展前景。此外,我了解到中山正大力发展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新兴科技产业,在创新研发投入等方面的一系列实质性措施,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发展空间,更加坚定了我回来的信心。”肖冠喜说。
2023年以来,中山持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人才政策不断完善,中山国际人才港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成立人才安居公司,推出首批313套拎包入住的市级人才房。
2023年12月,中山人才公园开园,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人才发出邀约,这是全省首个地级市人才公园。
2024年1月,《中山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实施。
深中通道开通前后,深中两地先后实现了公积金互认互通、医保享同城待遇,633项政务服务事项深中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深中人才跨城就业、创业更加高效便捷,“跨市无感”日渐成为现实。
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环境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中山拥有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平台,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18个省级专业镇,近年来,形成以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四大产业为引领,联动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在内的“4+6”制造业新“十大舰队”,创新力不断提升。
深中通道开通前后,中山以此为契机,致力于优化人才引育环境和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在推动深中人才和科技融合互动上发力,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
2023年,王芳来到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工作,担任氢能源材料与低碳创新技术实验室主任。刚到中山,她就从政府工作人员处了解到高层次人才能够享受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
“中山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热心指导我进行申报,目前已经在中山成功组建了氢能源材料与低碳创新技术团队,获得了实验室设备平台建设资助和创新团队的经费支持,这给我们安心科研提供了很大的支持。”王芳说。
作为中山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头羊”,康方生物也是人才集聚地。
“加入康方生物后,我更加感受到中山政府重才、爱才的氛围,比如每年都有招才引智的活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创新科技扶持资金等各领域支持政策逐条落地,让中山人才服务在大湾区都很有竞争力。”肖冠喜认为,“中山对创新产业和创新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很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人才的集聚对应着创新产业和创新企业的发展,反之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也更加能体现人才的价值,为人才创造发展空间。”
目前,在中山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已与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湾实验室等深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合作机制。
加快搭建“深中人才通道”
翠亨新区作为连接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的桥头堡,深中两地正在翠亨新区建设高端人才社区,中山国际人才港总部也设在这里。
早在2023年,中山就出台了《关于在翠亨新区马鞍岛建设中山国际人才岛的工作方案》,并推出中山国际人才岛人才支持政策,更好发挥中山国际人才岛吸引、承载高端人才的效用。
每年3月28日,一年一度的中山人才节是全市人才的“春天之约”,也是海内外人才了解中山最快捷的渠道之一。
今年,中山人才节更是推出重磅消息——中山国际人才岛揭牌,同步发布中山国际人才岛专属的人才支持政策。
深中通道通车后,深中两地交流“快起来了”。
通车次日,中山就迎来从深圳来的大批旅游团,“粤B”车停满中山停车场,中山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深中通道开通首月,中山市共接待游客393.37万人次,同比上升117.98%。
深中通道的开通,不仅拓宽了中山对外交流的渠道,也帮助中山提高了知名度。
中山相关部门也抓住这次机遇,以不断优化的人才服务礼遇八方人才。
8月7日,中山国际人才岛建设暨“深中人才通”工作推进会在翠亨新区召开,这次会议发布了中山国际人才岛十大专项行动,从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港澳青年人才交流合作、人才服务工作体系等十个方面,对此前推出的人才岛支持政策进一步细化,推动人才岛建设再提速。
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了深中人才工作联动机制,提出推动政务、人才服务事项深中两地通办,实现相关人才政策对接、人才平台资源共享,推动在中山国际人才港总部设立专区,为相关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全程尊享服务。
这次会议还达成了两项深中人才工作新合作,将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加快搭建“深中人才通道”,更好推动两地实现“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服务互通”。
深中通道开通以后,生物制药产业相关的公司到访康方生物进行业务交流的频率更高了。生物医药创新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产业,通常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和龙头带动效应。
肖冠喜相信,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粤港澳三地优势可以互补,人才交流会更为顺畅,产业链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创新人才的聚集、友好交流会给产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力。
■一线直击
内容、形式不断创新,单向学习升级为共同学习
“向深圳学习”持续进阶
如何抢抓大桥时代红利?中山早已用实际行动开始作答。
2022年开始,围绕“向深圳学习”的重要命题,中山市委组织部精心组织系列干部培训,完成了“一年全覆盖、两年轮一遍”的工作目标。
两年多以来,中山持续推动“向深圳学习”工作走向深入,市委组织部已累计组织培训各级党员干部21846人次,带动了全市各镇街、各单位赴深圳学习的热潮,将人员、组织学习交流的行动转化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早在2021年底,中山市委就向全市发出了“全面向深圳学习”的号召,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落实市委部署,牵头制定了“向深圳学习”专题培训工作方案。
方案将深中融合“六个一体化”作为培训主要内容,提出举办“1+6+N”系列专题研讨班。同时,通过邀请深圳师资等方式,将“六个一体化”相关内容融入到干部培训中。
“向深圳学习”,学什么?答案是对标深圳经验之所优。
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科负责人表示:“市委提出要学习深圳营商环境、产业政策和干部作风。对此,我们深入研究深圳的先进之处,依托深圳市委党校等培训机构,精准组织培训资源,实现中山发展所需和深圳经验所优的有机结合。”
经过两年多的推进,“向深圳学习”工作开展日趋细化,对象、内容和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从单向学习拓展为与深圳一起学。
2024年1月,中山市委提出要深化“向深圳学习”。
在对象上,从市管干部拓展到各级领导干部、党员、人才。在市管干部专题培训班中,安排有关部门科级及以下业务骨干参训;举办全市普通党员示范班,邀请深圳师资来中山授课;赴深圳举办人才和人才工作者培训班等。
中山还创新推出“三同三共”机制,同题共研、同班共训、同课共学。中山市委组织部领导率队赴深圳市委党校拜访,积极争取培训资源一体化。目前,中山市委党校已与深圳宝安区委党校签订深中通道走廊校际合作共建协议。
深中通道的开通,进一步方便了两地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的深中干部一起参加培训,在交流中共同提升业务。
中山市政府办公室绩效办负责人参加了今年上半年的深中培训班,他认为这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交流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超预期。
抢抓深中通道开通的机遇,中山各镇街各单位积极与深圳对接。据统计,今年以来,中山全市已有90个镇街和单位、16676人次党员干部与深圳相关单位开展学习、交流、座谈等,开展活动达946场次。
中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重点通过“向深圳学习”,助推中山干部在政治能力、党性修养、履职能力、格局视野等方面与深圳接轨。
■特写
深中两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跨海结对共建
7月底,中山市东区街道起湾社区党委与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社区党委开展共建交流活动,双方签订共建协议。
起湾社区党委、宝民社区党委都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两个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这次跨海“牵手”,让起湾社区成为首个迎来深中结对共建单位主动实地到访、深入交流的社区。
这是深中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中山市以东区街道起湾社区等社区为试点,探索中山、深圳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新模式。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相关社区党组织积极主动与深圳有关社区党组织对接,探索形成了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市城市社区形成示范效应。
基层党组织是构建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一环。深中通道通车以来,中山基层社区大胆尝试,以不同形式主动与深圳社区加强对接交流。
在两地党组织结对工作中,中山市、镇、社区注重同向发力,上下联动。
从制度层面看,中山制定印发《中山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及2024年工作要点,在城市基层党建方面,谋划实施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提升行动,提升城市社区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共治功能。
从实施层面看,中山市委组织部组织人员赴深圳改革开放学院培训,学习深圳超大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经验,统筹指导各镇街推动所辖社区党组织积极与深圳街道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创新互学互鉴方式,常态化开展交流学习。
市委组织部指导全市城市社区党组织积极与深圳优秀社区党组织互学互鉴,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以党建“引领力”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中山市十分重视结对共建的实效,通过精准结对、党建联建、共建项目等方式,推动社区党组织向深圳社区党组织学习,实现发展进步。
中山把建强社区党组织作为结对共建的首要目标,全面学习深圳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先进经验,按照“缺什么就补什么,弱什么就强什么”原则,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精准结对机制,搭建跨城交流平台,推动中山社区与深圳社区党建互联互动。
两地还以推进深中一体化为目标,拓展常态化互动交流新渠道,实现深圳与中山基层党组织“双向奔赴”,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先行探路。
今年以来,中山市委组织部以党建为引领,已推动中山市56个社区党组织与深圳市相关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以深中通道通车为契机,中山还积极探索建立了社区“两委”班子常态化“向深圳学习”的通道。
接下来,中山市还将聚焦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提升行动,构建“市、街道、社区”立体化党建联建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为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zgxc/gddt/content/post_215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悟延安精神 为人民服务24-11-28
- 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24-11-28
- 联动履职 共同守护河畅民...24-11-28
- 利剑护蕾|检察官“跨界”...24-11-28
- 检察日报:守好“钱袋子”...24-11-28
- 检察日报:以立案监督为抓...24-11-28
- 四川省检察院成功举办第二...24-11-28
- 昌都市人民检察院、昌都市...24-11-28
- 天水:召开“检护民生”专...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