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时评 > 正文

超大城市治理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发布时间:2023-11-05 来源: 七一网 作者:佚名

  

  如今,数字化已成为城市运行和治理的重要趋势。但“数字鸿沟”带来的城市治理困境该如何跨越?这是难题,更是城市升级提档的重要契机。

  10月31日,在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上,我市印发《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一点颇值得关注:

  《方案》提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重点是建设超大城市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督“一览无余”的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

  从重庆的实践经验来看,只有勇于进行“伤筋动骨”式的再造与重塑,才能以整体智治为框架,搭建起城市的“数字筋骨”,建成“数字城”。

   

  想必很多人都遇到过APP操作繁琐、页面卡顿等问题,时不时会发生“一键误击”的情况,动不动要消耗“误点耗时”的时间成本,更不用说老年群体等特殊群体面对众多APP的茫然与无助。

  其实这些只是我们看到的“表皮数字化”的部分个案,但个案必然会积累成“数字鸿沟”,造成城市运行和治理的各种“数字矛盾”。

  “表皮数字化”因何形成?“数字鸿沟”对超大城市治理的阻碍到底有多深?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剖析。

  认知上存在理解错位,造成主观鸿沟。客观来看,个体和组织对数字化的理解,事实上是存在不同的。

  从组织角度来讲,数字化是通过对生产、服务和管理过程的数据流的技术化和体系化,让终端服务产品形态以数字化呈现,这样能降低人力成本、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组织效率。

  从个体角度来看,通过数字化虽然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各类服务产品,但一旦遇到技术、资源或数字使用能力的约束,使用者就会对数字服务产品的复杂性产生不满,这种负面情绪会影响到他们对整个数字化体系的理性认知。

  治理中存在焦点错位,造成客观鸿沟。不同的群体在数字知识、数字素养以及技术的操作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少群体如今仍是被动地接受和使用数字化工具,即使他们主观上不愿使用,现实中也只能被动接受,否则可能“寸步难行”。

  在超大城市治理中,这一矛盾体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城市治理主体在面对庞杂的公共事务时,由于资源和人手的不足,更希望借助数字技术来高效处理工作;另一方面,城市治理客体也希望能充分考虑个体感受,尊重他们的差异化需求,而不是冰冷地“一把尺子量到底”。

   

  在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探索的道路上,城市治理者一定要客观看待“数字鸿沟”产生的根源,才能找到跨越“数字鸿沟”的路径。

  “数据是部门自有资源”的观念,阻碍了数字共享。数据共享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基础条件。即使有明文规定,强调要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但在实际中,各部门出于绩效关系等现实问题,也要思考以下问题:

  共享数据是否有法律依据。比如,在街道治理中,办事处希望去职能部门拿到相关数据,但职能部门不愿提供,其理由常是要街道提供直接的政策文件。

  如何共享数据。是采取物理方式,对原始数据定期拷贝、跨系统上传,还是通过网络接口方式实时同步?这些都是数据提供方关注的问题。

  共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争议及责任如何追责。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城市治理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使用,缺乏统一框架与一体化构架,多是各部门“一根筋”各自运作。

  业务条块分割、难以协同,影响了数字共建。在实操过程中,由于部门职能和履职方式的不同,很可能会出现各自为战、各管一块的现象。放到数字化建设中,就体现为在多领域低效配置、重复建设。

  最常见的是,群众通过数字平台网上办事,更希望通过一个平台“一网尽办”,但因为条块分割业务难以协同,群众不得不登录不同的办事平台,点击众多的链接,下载繁杂的APP。

  管理手段单纯依赖技术化,割裂了数字共治。仅从技术视角来推进数字化转型,势必会造成数字化城市治理工作中过分依赖技术。事实上,技术与社会的有机融合,才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变革,带来的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更新,更是生产方式、社会活动、民生事务的结构变革。这些变革与创新,又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化技术的规范与体系化发展,这样才能形成数字化城市治理机制的高效闭环。

  但在现实中,面对数字化治理带来的难题,部分城市或部门只是简单信奉“技术至上”,缺乏数据驱动智能的整体化思维和路径,忽略了社会因素的共生与互构,造成了在城市治理中,管理技术难以有效黏合数据的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近年来,重庆在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工作中,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紧扣数字重庆建设实践,加强顶层设计,激励基层创新,总结典型应用,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实践中做出了斐然的成绩,迈出了跨越“数字鸿沟”的坚实步伐。

  未来,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重庆还应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下深功夫、花大力气。

  聚焦推进超大城市数字化业务的流程再造,建强“数字筋”。坚持以城市治理任务为线索,深化业务纵向贯通,通过“三张清单”“一件事”等方法,构建标准化治理业务的数字化全链条闭环管理。

  以清单制度为切入点,从数字化层面实现治理业务的环节贯通、功能贯通、机制贯通,打通治理业务的“数字筋”。

  以核心治理业务流程为线索,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有机结合,实现全过程的数据畅通,建强治理业务的“数字筋”。

  深化把握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的机制重塑,建好“数字骨”。以全面深化改革与数字化改革为指导,以“1361”建设重点任务为核心,聚焦超大城市治理中改革发展的急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的难点卡点等,建立数字化全过程闭环治理机制,搭建好数字化治理机制的“数字骨”。

  特别是要强化市、区县、乡镇(街道)治理中心的有效衔接机制,以标准化为切入点,实现城市治理工作的跨街镇、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对接,完善全市数字化治理运行管理工作的一体化效能,建好治理机制的“数字骨”。

  持续推进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的体系重构,建成“数字城”。以人民需求为标准,进一步深化把握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的定位内涵,明确基本体系构架和功能定位,构建好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框架。

  做好顶层设计的整合统筹领导。以党建为统领,通过党建工作横向联通治理主体,运用全链条规划技术实现治理业务整合统筹,搭建好数字化治理的“主心骨”。

  做好六大系统重点应用的整体运用构架。厘清职能逻辑关系,明确系统应用的协同,实现治理的数字共享,搭建好数字化治理的“数字框”。

  做好数字化资源整合,实现整体共享。通过“数据技术+数字社会”来强化横向协同、纵向联动,进而实现全方位数字共享,推动各级治理中心的协同、共建、共治模式有效落地,最终建成“数字城”。

  面对重重困难,数字重庆建设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重庆必将以主动塑造数字变革新优势的步伐,积极拥抱数字文明新时代的胸怀,跨越“数字鸿沟”,打造引领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市域范例。

  (作者系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38524.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