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读懂雅安

发布时间:2023-08-19 来源: 江苏检察网 作者:佚名

  

  一个姑娘的名字里若是有个“雅”字,多半是端庄美丽、楚楚动人的女子;一座城市的名字里若是有个“雅”字,那也应该是景色秀美、人文荟萃的地方。

  雅安市不仅地名中有个“雅”字,还有独特的“三雅”景观文化,“雅”集雅安,让这个城市更加令人神往。

  雅安自古便以雅雨、雅鱼、雅女“三绝”而著称。

  这个被称为“西蜀天漏”的地方全年多雨,城乡上空常常细雨绵绵、薄雾笼罩。世界各地不乏降雨量大的城市,为何此地的雨便成了“雅雨”?是与女娲补天的传说有关,还是这里的雨水气味芬芳、鲜如甘露?及至走进这座城市,沐浴在这雨中,我才有了些许体会。

  雅安的雨几乎见不到雨丝和雨点,如雾如气,若有若无,即便是打着伞,衣服很快就湿漉漉的。一呼一吸当中,温润的雨雾沁人心肺,仿佛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更为神奇的是,透过白纱般的薄雾望去,眼前景色朦胧,心中平和柔顺,仿佛忧愁与烦恼皆被洗去。灯火辉煌之中是万籁俱寂,平淡无奇之间却心生喜悦。真个是如梦如幻、物我两忘。

  流经雅安市的青衣江、周公河的岩壁和石缝之下,产有一种学名叫作“重口裂腹鱼”的丙穴鱼。因江河之水是二郎山、夹金山融化的雪水和众多原始森林覆盖的山峦溪涧汇流而成,清澈甘洌的水质、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丙穴鱼体形肥大,肉质细嫩,鱼头中有一枚酷似宝剑的骨刺,剑柄、剑把、剑刃栩栩如生,加之民间传说又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故而这鱼也成了“三绝”之一的雅鱼。

  从唐代起,雅鱼就开始成为朝廷贡品,大诗人杜甫曾写道:“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据说慈禧在品尝雅鱼后曾赞道:“龙凤之肉恐难与之媲美。”

  雅安的“砂锅雅鱼”是四川地方名肴,这道菜是用荥经县特有黏土制成的砂锅,加以高汤和精致配料熬制而成,食后神清气爽,口颊留芳。民间还有“不尝雅鱼鲜,枉自到雅安”之说。

  相传雅安的女子是女娲后裔。女娲面容俊秀,体态婀娜丰韵,心地淳朴善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因此,雅女也颇具灵气,犹如玉璞,虽然未经雕琢却自然生辉。

  虽不似重庆有“打望”一词,行至雅安街头,我还是留意了一下路遇的女性,虽没有惊艳的容貌,但清秀端庄、落落大方。细想一下,雅安地处川西,汉藏彝羌各民族聚集,又曾经是西康省的省城,王公贵族众多,再加上雅雨外润,雅鱼内养,雅安女子自是秀丽清纯、恬静温雅。

  沐浴了雅雨,品尝了雅鱼,欣赏了雅女,仍觉意犹未尽,想起“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驱车出城来到蒙顶山。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茶祖吴理真就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24年),蒙顶山茶开始成为皇家贡品,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到清代时,蒙顶五峰被辟为“皇茶园”,留存至今。

  找了一处茶庄小憩,点上一壶蒙顶甘露,开水冲泡后,细长的芽叶缓缓展开,茶汤黄而微碧、清澈明亮,香气清雅、沁人肺腑,味醇爽口、唇齿留香。心绪在这茶的甘醇之中轻松平静,思绪却随着这茶香渐渐远去。

  很早以前的巴蜀地区,是个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古人偶然发现茶叶的药用功能后,便开始“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而久之,茶就成了人们的日常饮品。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可见,中原人饮茶也是秦朝时从巴蜀之地传过去的。随着中原经济发展,茶从药物变成了饮品,又从物质变成了文化。

  与内地不同的是,直到公元四五世纪时,青藏高原吐蕃王朝的军队攻占中原边州,虽然夺得了不少茶叶,却不知其用途。《藏汉史集》中记载,茶是松赞干布曾孙都松芒波杰在位时(公元676—704年)传入吐蕃的。但我更愿意相信,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就带去了茶叶、手工艺品和耕作用具等。

  文成公主带去了茶叶,也带去了汉人的饮茶方式。藏人饮用过后发现,这种珍稀的饮品有着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于是,饮茶之风先是在王公贵族和寺庙喇嘛之间流行起来,以后又逐渐流入民间,遍及全藏。

  当茶叶成为“食肉饮乳”的藏民生活必需品后,藏族地区的茶叶开始供不应求了。公元731年,藏民请开茶市,唐朝政府允行“茶马之政”,开设茶马贸易市场,出现了“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的景象。

  而雅安,不只是藏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地,也是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藏区需要茶叶,内地需要骡马,“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四川、云南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川流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有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其中以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这条线路就是从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国内路线全长有3100多公里。

  过去有“行船走马三分命”之说。与现在便捷的公路相比,曾经的茶马古道可谓是险途。西南地区沟壑纵横,道路险峻,气候恶劣,野兽出没。茶马古道多在崇山峻岭之中、冰河险流之畔,在难见炊烟的荒原、在人迹罕至的边地。马帮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马蹄清脆、铃声叮当,汗水和雨水流在一起,病痛和孤寂相伴全程。很少有马夫和背夫会关注沿路开满鲜花的山野、飞流直下的瀑布、霞光映照的雪山、孤垂天际的明月,他们更担心的是马失前蹄、野兽出没、伤病侵袭、盗匪横行。即便如此,马帮队伍还是年复一年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用汗水、泪水和鲜血浇灌出一条商贸之路、探险之路和文明之路。他们既是辛勤奔波的劳动者,也是经商贸易的生意人,更是传播文明的探险家。

  内地的茶叶源源不断进入藏区,满足了藏族同胞的日常需要;藏区的土特产被交易到内地,同时形成了一种持久的互利互补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这条路上辛勤奔波的马夫和背夫,就像是流淌在古道上的血液,不仅带动了雅安经济的发展,也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藏族聚居区打开了一扇大门,促进了沿线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雅安岂止“三雅”,应该还要算上“茶雅”。

  茶马交易制度从唐朝始,到清雍正十三年,官营的茶马交易终止,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汉藏同胞在西北和西南边陲,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马帮之路,形成了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远的古道文明。

  如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香味也消散了。然而,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还在默默述说着曾经发生的故事;马帮人坚忍不拔、信守诺言的精神,还影响着今天的我们。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检察院)


原文链接:http://www.jsjc.gov.cn/jcwhsy/jianyuanwenhua/202308/t20230814_153927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轻舟已过万重山

下一篇:与山河共美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