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监督 > 正文

啥事都要到“办不成事”窗口说明什么

发布时间:2023-08-12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近期,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为群众服务方面,个别地方仍然存在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等问题。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依然难办,甚至有的“办不成事”窗口沦为“万能钥匙”,什么不好办的事都往这里推。

  窗口服务是作风建设的重点,这些年,各地整改也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效。这个过程中,多地推出“办不成事”窗口,初衷在于为办事群众“最后兜底”,解决常规流程无法办成的疑难杂症,是政务服务的一大创新。但诚如调查所示,这一窗口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本为攻坚的窗口如今门庭若市,成为许多办事群众的“必经之地”;比如,接待了办不成事的群众,却依然束手无策,沦为“吐槽”窗口、“记录”窗口、“投诉”窗口。

  上述情况虽非普遍现象,但足以引发重视。任何制度设计都无法穷尽所有情况,正是因为按普通流程不足以解决五花八门的问题,各地才推出了“办不成事”窗口,为的是发挥补充作用。反观有的地方,“兜底”窗口变首选窗口,“特殊”手段变常规手段,说明普通窗口的办事效能存在明显短板,该办的事没办好。至于在“办不成事”窗口还办不成事,除了那些确实不合规的情况之外,某种程度上恐怕也是推诿塞责的结果。

  设置“办不成事”窗口本是好事,但把好事真正办好,关键还需相关部门透过这一形式,真正扛起自身的职责使命。一方面,可以将“办不成事”窗口作为政务服务质量的“晴雨表”,从办事群众的急难愁盼里,反思哪些问题总是“不好办”“办不成”,常规办事流程是否存在有待完善之处?另一方面,不妨将“办不成事”窗口作为提高治理水平的一个有力抓手。手握办事群众提供的大数据,及时总结现象背后的共性问题,力争由此完善制度、形成机制。

  政务部门以为民办事为天职,设什么窗口、叫什么名字倒在其次,让老百姓舒心便捷地把事办妥才是硬道理。少作“能不能办”的技术判断,多作“应不应办”的价值判断,才能在每个环节把本应办成的事早点办好。当“办不成事”窗口不再火爆,甚至冷清到可以一撤了之,才是作风整改功成之时。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rdgc/20230809/9606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