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大名七师:直南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发布时间:2023-07-31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坐落在直隶省南部大名县(今河北省大名县)的直隶省第七师范学校(简称大名七师),是一所闻名于直鲁豫一带的中等师范学校。学校1923年7月创建,1937年毁于日军侵略战火。在短短10多年时间里,大名七师进步师生深受革命思想影响,为直南地区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称为直南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大名七师的筹建与中共党组织的创建。七师所在的大名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交界处。从民国初年起,这里一直是直隶南部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中心,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因此也是各路军阀互相争夺的阵地。
1923年7月,直隶省教育厅派遣谢台臣到大名创办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并委任其为首任校长。谢台臣早年深受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影响,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因此,在建校伊始他就秉承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实施教育改革。他逐步废除了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审定的文科教科书,决定国文课选用李大钊、鲁迅、郭沫若等人的文章,以及高尔基、托尔斯泰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使学生接受了不少新思想。谢台臣的教育理念不仅为大名七师带来思想自由之风气,也为未来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26年8月,时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的冯品毅从开封回到家乡大名,谢台臣听说后,毅然邀请冯品毅到七师任教,聘为英语教员。冯品毅来校后,利用学校思想自由的环境,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他组织读书会,吸收思想进步的学生刘大风、赵纪彬、裴梦协等10余人参加,向他们介绍《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略解》《辩证唯物主义》等社会科学书籍。10月底,冯品毅在离开学校前夕,先后在学生中发展了刘大风、赵纪彬、李大山、成润、吴益普5名共产党员。冯品毅走后,七师组建了党、团两个特别支部,刘大风任党支部书记,成润任团支部书记。从此大名七师有了中共党、团组织。
1927年1月,七师放寒假前,又发展了10余名党员,这批早期的学生党员在日后直南地区党组织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27年4月,谢台臣、晁哲甫、王振华等学校领导人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校领导的入党意味着大名七师成为党直接领导下的革命学校,为直南地区开展党的活动提供了阵地。经过努力,到1930年,大名七师的党团员数量已经发展到100多人,占全校师生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直南地区党组织迅速发展。大名七师的学生党员利用放假或停课的时间走出校门,到周边地区发展党的组织。这一时期直南的大名、清丰、南乐、濮阳等15县都有他们的足迹,涉及直鲁豫三省。
在南乐县,刘大风等人在佛善村成立党支部,是南乐“第一个基层党支部”,并且南乐县委的领导人主要是大名七师出来的党员。在濮阳县,刘汉生、王从吾、平杰三等人在濮阳县辖区同时建立了3个基层党支部。在清丰县,刘大风、赵纪彬二人在发展王启祥为党员后,建立了清丰县第一个党支部,1929年清丰县委成立后,党组织有了较快发展,至1932年已发展了大批党员。在大名县,1929至1930年间,解蕴山、成润等同志担任了县委的领导工作,在他们的组织下,大名七师周围的10多个村庄均开办了农民夜校,动员农民学习文化和进步思想。他们还派人深入农村,在全县60多个村庄发展了党员,建立支部20多个,党员人数增加到200余人。
此外,大名七师党员还在直南的长垣、南和、巨鹿、威县、沙河以及山东的濮县、范县、馆陶等地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以上种种活动,大名七师才会被称为“直南党组织发展的策源地”。
大名七师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在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同时,师生党员也在不断领导着地方斗争,影响很大。如党组织初创时,领导了以红枪会为代表的农民会道门组织,直接与封建军阀和土豪劣绅进行武装斗争。还创办农民夜校,提升群众思想觉悟。农民夜校使用的课本名为《农民夜校读本》,通过分析农民被剥削的来源,启发他们阶级斗争的觉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29年“双十节”当天,国民党县党部举行了庆祝活动,大名七师党组织利用此次活动时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宣传,公开提出“打倒国民党、反对进攻苏区”等口号,大批党团员走上街头,书写标语、散发传单。这次行动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力,也极大震动了当地国民党组织。在当时,散发传单或下乡发动群众是很危险的事情,反动军警随时都会搜捕革命人士,因此大家在行动时就想出许多巧妙的办法。有一次几十位同学上街写标语,每人手里拿着几支粉笔,布满了整个街道,大家一齐动手、随写随走,一会儿功夫大街小巷便满是标语。等军警察觉后,同学们已绕道返校,有的装作行人在街上买东西,军警毫无办法,只得逼令群众尽快擦掉。
大名建有七师、十一中、五女师三所省属院校,虽然七师党组织发展迅速,但整个大名学生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五女师一直为落后乡绅控制。针对此情况,大名七师党组织以学生会的名义提出建立大名学生联合会,利用合法机构掩护党的活动,逐渐在其他两所学校建立了党组织。在其影响下,五女师的学生对封建落后教育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并于1929年11月爆发了反封建的民主斗争。大名七师的党组织发挥学联作用,在城中号召各学校同学一致起来援助五女师。这次学生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经过全体学生共同努力,五女师撤换校长,运动取得了胜利。
七七事变后,日军很快占领了保定、石家庄等地,大名七师被迫南迁并最终停学。校园虽已不复存在,但大名七师培养出的不少师生日后都成为信念坚定、经验丰富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像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

  

  责任编辑:杨春晓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scq/20230728/9531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