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时评 > 正文

“确诊式文学”背后的“精神共鸣”

发布时间:2023-07-15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我被确诊为齐妃,因为我年纪大还爱娇嫩粉色”“我被确诊为安陵容,因为我真的好累”“我被确诊为淳贵人,因为我爱吃点心爱喝奶茶”……最近一段时间,“被正式确诊为XX”的热梗在网络空间流行,引发无数网友的热议和关注。

  对于“确诊式文学”狂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为其用风趣语言解构生活辛苦、寄托自己美好愿望者有之,批驳其语言表达贫瘠、太无聊者也有之。从网络梗产生和“生长”的逻辑来看,“确诊式文学”属于从一个母本里迅速简单套用的网络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的能力水平一般,甚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某种“贫瘠和枯燥”。

  尽管如此,“确诊式文学”在网络上广受关注,激发了众多网友的创作和模仿欲望,又建构了有趣的网络表达狂欢。这些表达既是网友在网络世界里的文化创造,也让文学和影视经典片段与现实生活再度邂逅,传递了“确诊式文学”背后的某种“精神共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以网络热梗引导公众审美情趣向好向善,为经典走进大众提供更多可能,也具有正面意义。

  当然,网络上任何一种“梗”都具有时效性,也需要相适应的语境。从“Hold住”到“YYDS”,从“栓Q”到“芭比Q”,从“挖呀挖”到“确诊式文学”……网络梗总是与社会热点“如影随形”,也总是走在“推陈出新”的路上。不知道“被确诊”的网络梗还会流行多久,但这种现象无疑展示了人们达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在娱乐之余更多些理性与思考,以网络热梗为基础探索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我们就能在网络文化中汲取到更多养分。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jwsp/20230712/9409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