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式文学”背后的“精神共鸣”
发布时间:2023-07-15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浏览量:0
“我被确诊为齐妃,因为我年纪大还爱娇嫩粉色”“我被确诊为安陵容,因为我真的好累”“我被确诊为淳贵人,因为我爱吃点心爱喝奶茶”……最近一段时间,“被正式确诊为XX”的热梗在网络空间流行,引发无数网友的热议和关注。
对于“确诊式文学”狂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为其用风趣语言解构生活辛苦、寄托自己美好愿望者有之,批驳其语言表达贫瘠、太无聊者也有之。从网络梗产生和“生长”的逻辑来看,“确诊式文学”属于从一个母本里迅速简单套用的网络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的能力水平一般,甚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某种“贫瘠和枯燥”。
尽管如此,“确诊式文学”在网络上广受关注,激发了众多网友的创作和模仿欲望,又建构了有趣的网络表达狂欢。这些表达既是网友在网络世界里的文化创造,也让文学和影视经典片段与现实生活再度邂逅,传递了“确诊式文学”背后的某种“精神共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以网络热梗引导公众审美情趣向好向善,为经典走进大众提供更多可能,也具有正面意义。
当然,网络上任何一种“梗”都具有时效性,也需要相适应的语境。从“Hold住”到“YYDS”,从“栓Q”到“芭比Q”,从“挖呀挖”到“确诊式文学”……网络梗总是与社会热点“如影随形”,也总是走在“推陈出新”的路上。不知道“被确诊”的网络梗还会流行多久,但这种现象无疑展示了人们达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在娱乐之余更多些理性与思考,以网络热梗为基础探索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我们就能在网络文化中汲取到更多养分。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jwsp/20230712/9409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下一篇:年轻人的想象力从不会“毫无意义”
最新加入
2025-08-01赵乐际对瑞士进行正式...
2025-08-01省委第八巡视组巡视农...
2025-07-30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
2025-07-25声明
2025-07-25政府为完成任务指标违...
2025-07-24中国法官协会、中国女...
2025-07-23小麦抗病早熟的“双效...
2025-07-21致敬经典 | 微山湖...
2025-07-21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丨让...
热门资讯
2023-12-15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2-06-17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
2021-11-12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
2024-06-04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
2023-11-03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
2021-11-10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
2023-11-03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
2021-08-21《〈实践论〉〈矛盾论...
2021-11-09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
2021-09-02内蒙古莫旗林业部门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