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关键,就是青年高质量发展,就是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发挥突击队、先锋队作用。只有青年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开辟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将传统的人口红利比较优势,转化为作为重要核心竞争力的人才红利。
——————————
旗帜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写了“两个结合”的光辉篇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引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继续坚持“两个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时代主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结合学习党中央对团十九大的致词、团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结合深入学习总书记对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要求,作为团中央机关媒体主要负责人,要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带头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通过主题教育学习,以及从“青春小店”切入探索“青春元宇宙文化新业态”的调研(不久前笔者撰写了调研手记《成长,从来没有“边”——“青春小店”链接亿万青年》),更加深刻认识到推动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而新时代青年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青团要把加强对广大团员和青年的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源源不断为党输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鲜血液。”中国青年报社正在将媒体高质量深度融合发展进行到底,从重视推进一体化、高质量的“青年发展”“育人体系”“理论转化”等3个方面,简要分享交流自己对进一步加强政治引领的一点粗浅思考。
青年高质量发展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全社会继续形成合力,明确现实任务目标,把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抓实抓细
青年高质量发展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
这一战略安排既彰显了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又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赢得了广泛关注。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和关键,就是青年高质量发展,就是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发挥突击队、先锋队作用。只有青年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开辟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将传统的人口红利比较优势,转化为作为重要核心竞争力的人才红利。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口的增长虽然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它不能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决定力量,社会发展的关键是社会的生产方式,人口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组成生产力的要素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管是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创新激发,都离不开青年。青年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因而也对人口高质量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青年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实质是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把党的中心任务作为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主题和方向,这是100多年来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确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把住方向,奋发有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就是要把青年一代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
追溯历史,“青年”的概念形成,与现代化之间有着天然的关联性。工业革命和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使得“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现代化的早期探索中,以青年知识分子、青年工人和青年手工业者为主体的青年群体开始成长为社会结构中新的社会群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一个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党,始终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也决定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要着力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通过《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地位不断提升。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指导下,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编制实施面向青年群体的综合性规划,是党和国家第一份综合性、独立性、完整性的青年政策文本,在我国青年发展事业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鲜明提出“党管青年”原则和“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理念,向全社会发出青年工作单独规划、青年发展优先保障的明确信号,推动“青年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这为新时代青年高质量发展指引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2022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同年7月下旬,首届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
尽管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年的浓厚氛围已经初步形成,“国家规划+地方规划+行业规划”的青年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但具体推进过程中,离党的现实中心任务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亟须进一步倡导“青年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实质是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为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此,亟须进一步做好青年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倡导和推动,需要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奋斗,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和力量,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做好高质量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促进“上”“下”良性互动,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因为青年发展中的很多问题最终是要在社会基层解决的,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乃至社区街道、社会大众都是青年发展的促进者;亟须进一步把《规划》贯穿于挖掘劳动力要素和人力资源利用潜能、形成更加有序高效劳动力要素配置和流动机制、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通过搭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改善存量劳动力素质结构等方方面面。
青年高质量发展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然要求,需要进一步担当职责使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人才培养、使用和协同的一体化、高质量“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书记早就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着力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一生的奋斗奠定基石。
针对建设教育强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系统分析我国各方面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构建人才培养、使用、协同的一体化、高质量“育人体系”,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相关论述和要求,并在“大引领”“大思政”和“大统战”上下功夫。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就是要我们把“为党育人”落实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落实到青年高质量发展在各领域各方面工作发挥排头兵和生力军作用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所要求的,把牢新时代青年工作的主题,就是要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激励广大青年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
一要把“大引领”有机融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中。更多从宣传灌输向思想引领过渡,为党争取青年人心,大力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尽快实现从“影响”到“引领”、从“亮眼”到“润心”的转变,在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中,不断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在适应青年需求的同时不断创造新需求,加强思想引领的穿透力,始终把党的创新理论自觉贯彻到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中,让广大青年在“青年发展”的机遇和氛围中创新创造,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更加主动自觉跟党走。
二要把“大思政”真正善用好。深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也是我今年两会上的委员提案之一。与健全完善党、团、少先队的一体化育人链条相结合,扩大创新理论有效覆盖面、精准度和实践效果。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专业化运行”“协同化育人”,用好互联网“云思政”平台和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线上线下多样化实践教学。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当下重点解决好“思政课教师水平跟不上”“思政课引领时效跟不上”“思政课一体化教材跟不上”“思政课实践课堂、云课堂跟不上”等突出问题。
三要把“大统战”与内外宣融合、加强青年外交、扩大文化交流朋友圈、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等结合起来。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战略目标,以更宏大的战略性眼光、更高更开阔的全局性视角,全党重视做统战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广泛的力量支持。
以“青年高质量发展”为世界共识性话题,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计划相衔接,将家国情怀与人类关怀有机融合,在增进亲情、友情、爱情、民情的“共情交流”中,加强文明互鉴、传播中华文化,用青春的激情、向上向善的故事,打造一张张最美的“中国名片”。有鉴于此,中国青年报社近几年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积极参与承办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投身各项重要中外青年交流活动等,努力成为内外宣同步、加强国际传播的第一方阵主流媒体。
青年高质量发展是“两个结合”创新理论的必然要求,需要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推动“两个结合”理论传播手段和转化方法年轻化、时尚化、当代化、数字化的探索创造,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青年化阐释与可视化传播
用党的理论武装青年,才能推动青年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日前,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总书记再次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两个结合”,对于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青年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准确认识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吃透国情、世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来到红旗渠青年洞考察时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
如何把红旗渠精神更好地向年轻人进行传承?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与团河南省委签约合作打造红旗渠精神云展厅,用人工智能与AI技术、元宇宙结合,让年轻人更加真切地理解红旗渠精神。未来,在云展厅,通过游戏、线上体验、答题闯关等方式,年轻人可以穿越到当年红旗渠修建时的场景,切身感受修渠的不易,感悟红旗渠精神的伟大与传承。
马克思认为,教育应该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要“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在随后的一系列论述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阐发青年要从事真正意义上的物质实践活动,学会在劳动中有效运用科学知识,从而推动生产环节的发展进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十分注重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出发,引领青年走正确的成长道路。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青年成长道路的问题,强调青年愿不愿意、实不实行与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是判断青年是否革命的根本标准。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它从来不是死板僵化的教条,而是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伟大的认识工具”。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用实践为自己打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实烙印,才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青年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青年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要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2023年3月5日下午,总书记来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勉励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增进文化认同对于引导广大青年涵养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投身复兴伟业至关重要。现阶段,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社会公众的思想意识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特征,青年的思想观念也正经受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引导青年坚守传统文化的“根”,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能够为青年确立和巩固理想信念提供文化土壤。近年来,非遗、国潮、国风等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的元素深受年轻人喜爱,这背后是青年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引领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具体抓手,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青年心里落地生根。在新的征程上,青年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克服一切不思进取、耽于安逸、躺平佛系的消极思想。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对发扬青年的创新力、创造力,以及无所畏惧、攻坚克难的昂扬斗争精神意义重大。
“两个结合”理论对青年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就要深刻认识和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继续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青年高质量发展,要真正拥有“中国式现代化”须具备的本领能力和精神素养。
作为团中央机关媒体,我们要主动自觉做好“两个结合”创新理论传播手段和转化方法的年轻化、时尚化、当代化、数字化探索创造,并从“实践和文化”“守正和创新”两个层面不断深入,更好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内化、深化和转化,更有效地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青年化阐释与可视化传播。
比如,中国青年报社从“融媒小厨”到可视化“融媒云厨”、不断加速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步伐,不满足于已拥有3.1亿全媒体用户和很多过亿流量精品,不断继续自我革命,正以探索全新“青春元宇宙文化新业态”,不断创新线上线下交互、数字智能赋能、舆情智库支撑的渠道、产品、平台,不断提高服务青年成长的能力,奏响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青春旋律。
广大青年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路径,意味着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牢牢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坚持守正创新,创造性转化,在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继续书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篇章,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新跨越,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新贡献。
广大青年会更加深刻认识到“两个结合”创新理论指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成果,将促生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华文明的必然选择。我国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广大青年会爆发出更加巨大的积极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比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创新创造意识、培养专业素养技能、注重团队合作、拓宽国际视野,等等。
广大青年会更加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在国家各项重大部署中发挥更大作用。比如,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学习演练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中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扎根基层、返乡创业,等等。
在“两个结合”理论的指引下,青年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对于加速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步伐的中国青年报社来说,不仅提供了全媒体报道、讲好中国故事的鲜活、生动新实践素材,而且成为丰富和发展“两个结合”理论形式内涵的一个研究新课题,需要我们站在政治引领的高度,不断团结、汇聚全社会各种力量,在发掘传承文脉根脉、守正创新改革中,在努力做好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可视化传播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挺膺担当。
总之,全社会高度重视新时代青年高质量发展,一定会促进青年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创新、合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把新时代青年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贯穿其中。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dkll/20230706/9354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以不...23-12-15
- 致中共泗洪县委杨云峰书记...22-06-17
- 邹福君带人来政讯通-全国...21-11-12
- 兴义市教育局滥用职权,违...24-06-04
- 致河源市人民政府李勇平市...23-11-03
- 邹福君,自称中国雷锋报~...21-11-10
- 致广东省人民政府王伟中省...23-11-03
- 《〈实践论〉〈矛盾论〉精...21-08-21
- 邹福君,自称中国影响力人...21-11-09
- 悟延安精神 为人民服务24-11-28
- 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24-11-28
- 联动履职 共同守护河畅民...24-11-28
- 利剑护蕾|检察官“跨界”...24-11-28
- 检察日报:守好“钱袋子”...24-11-28
- 检察日报:以立案监督为抓...24-11-28
- 四川省检察院成功举办第二...24-11-28
- 昌都市人民检察院、昌都市...24-11-28
- 天水:召开“检护民生”专...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