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廉政法治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廉政监督 > 正文

网红城市:探寻那份独特的气质与灵魂

发布时间:2023-07-07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作者:佚名

  2118248_tpzz_1688439099978_b.jpg

  2118253_tpzz_1688438994777_b.jpg

  2118250_tpzz_1688439088210_b.jpg

  去淄博吃烧烤、去长沙游橘子洲、去西安逛大唐不夜城、去成都漫步宽窄巷子……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在网络带来的红利中脱颖而出。这些城市凭借独特的景色、美食、人文特色等,从线上到线下收获众多流量,成为“网红城市”。它们究竟“红”在何处?各自拥有怎样独特的气质与灵魂?它们怎样面对舆情风暴?又该如何把握机遇,在未来继续保持经久不衰的魅力?本期新闻评论·纵横谈尝试从不同视角出发,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编者

  拓展城市形象营造的新路径

  刘能

  城市形象营造的概念并不新鲜。可以说,每个现代大都市的天际线,都是其最好名片。全球知名的某玩具公司即抓住了这一点,推出了一系列“世界大都市天际线”爆款,赚足了眼球和钱包。第一代城市形象塑造的高峰,是地方行政管理者、专业规划力量、地产界和大众传媒共同努力的结果。

  最近,国内舆论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城市公共形象建构现象,即网红城市的脱颖而出。在国外旅友的博客中,山城重庆拥有了互联网时代“赛博城市”的美名;直播网红围绕著名景点制作的在线视频日志吸引了无数拥趸,让人感受到即使是非专业的、分散与随性的观察,也颇具价值和魅力;淄博烧烤现象,更让这座昔日的低调小城,借一个美好的集体承诺,将人的基本饮食需求、宝贵情感和集体在场的共享经历,包装成具有高度现代性的价值体验,堪称当代城市营造的一个典范。

  在这一演进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结构性社会力量起到了推动和支撑的作用?

  首先是新技术支撑起了一个新的大众时代。其中,媒介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转型:传统的大众时代的媒体技术,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电子媒体,其核心是一个单向建构的社会过程,即媒介组织将预先制作好的媒介内容传播给特定受众,而如今,以短视频、直播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呈现的是一个双向建构的社会过程,除制度化的媒介力量外,大量非制度化的媒介力量如短视频网站Up主、各类直播网红、网络写手及其推广公司、贴吧舆论参与者等,都参与到了议题和内容的文化建构中。这些新媒介力量与受众之间的文化距离更近,这些受众的网络沉浸时间更弥散,其空间发现之旅也更加符合多样化的文化消费心愿。因此,在传统大众时代很难实现的议题双向磋商,在时下这个新型大众时代相对容易地达成了。正是由于网络受众的在场文化共识,最终塑造了网红城市的流动的文化特征,并逐渐固定下来,从而成为“空间搜集者”的一个打卡点。

  因此,网红城市的涌现,往往出乎城市决策者的预料,也很少是城市规划预想的结果,更多是“无心插柳”。先前无法被纳入城市营造中的边缘行动者,如遥远的观察者和作为在场者的游客,以及其他二次甚至三次传播的参与者,都可以将自己的文化定义加入这场大规模的开放的造城运动中。这种自发性和自主性又引发了后续的认同和归属建构,使得看起来“与我无关”的体验,逐步发展成为更多人“内在的需求和表达”。

  其次是所谓的规模效应。流量经济时代,影响边际效应的直接因素是流量规模。互联网传媒技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高价值内容传播到网络亚文化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对于所有商业方案来说,传播范围和受众规模的扩大和激增,首先是一个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理想化情境。中国的网民规模、网络亚文化领域的文化多样性,以及新媒介技术基础设施的弥散式分布,为与网红城市相关的特定传播内容的迅速扩散、走红奠定了技术和结构的基础。试想,如果在人口稀少的国家,网红城市的涌现很可能需花费更长时间,甚至很可能由于缺乏口碑效应的支撑而稍纵即逝、无法持久。

  第三是来自新媒介大众时代群体心理的一种重要支撑,即要“永远入时,时刻在轨”,不能对世界正在发生之事无所知晓。在这种需要社会成员时刻了解社会热点、风尚、潮流的压力下,人们会将时尚达人身份,看作是舆论领袖的一个核心构件:当一个人想要影响他人时,必须显示出自己是引领者,站在时代和潮流的前沿。因此,能够加入一场集体狂欢中,属于“跟上了趟”,而如果谁恰好是这场集体狂欢的组织者和塑造者,则更加彰显了其文化品位,以及作为“首席”或“专业”空间采集者的地位,正如网络旅游博主们最喜欢自封的那样。

  网红城市的诞生,既是上述动机和心愿在达到一定规模时的一个非预期后果,同时,是新大众时代非制度化力量重塑城市文化价值等级体系的一个信号。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如何理解和容纳这种意料之外的城市公共形象建构活动,是互联网时代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议题。

  第四则是城市个性或城市文化特征的打造,是否必须依赖于某些基本的资源禀赋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前述“造城”的集体过程,究竟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过程,还是主观建构因素起了更重要作用,值得深入讨论。很多人相信,在重庆、西安和洛阳(作为汉服运动的最新网红城市)的案例中,城市的建筑生态和文化气质都是很重要的城市禀赋。但在淄博的案例中,则是一种主观的承诺和期待、一场集体的文化共识和文化定义,加上共同在场的大众仪式化过程,使其一跃成为“烧烤之都”。当然,传统文化也是一个促成因素,在淄博烧烤故事的背后,仍然潜藏着区域文化关于好客、主人礼仪、客人回礼等文化理念。

  总之,前面三个因素解释了新大众时代的“大众”之意,后一个因素则强调了观念而非禀赋在城市形象塑造中扮演的角色。因此,网红城市的诞生,实际上反映的是新大众时代观念造城的具体案例,也拓展了城市形象营造的新路径。(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魏捷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rdgc/20230705/9340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廉政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廉政法治网 lzfz.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